名字,作为一个符号,原本只是为了让其他人用于识别。
从远古开始,知识含量高的人群和普通人在取名字这方面就有很大的差异。对知识文化懂得多的人群,在取名字方面会有很多的讲究,他们会探究风水和生辰八字等等方面的影响,进而取一个他们认为比较合适的名字。
而远古的普通人就相对简单得多,一来知识含量不够,无法取出特别的名字,二来也觉得没必要搞那么复杂。最后是大部分的家庭就根据出生的先后顺序,以数字或者是能表达顺序的字为名字,比如李二,王三,刘四。或者按伯仲季排序,刘邦在家排名第三,取名叫刘季。
到了现代社会,随着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大幅度提高全体国民的文化水平。比较讲究的人群依旧会请大师来取名,结合出生日期,生辰八字,属相等等。
而文化水平得到提高的普通人也不再以那么简单的方式取名,相对也有了一些讲究。大家在这方面会有一些特殊点位的注意,比如属相或者出生时的气候。
在互联网普及之前,每一个人在社会中所需要接触的其他人其实是有限的,甚至是很少的。也就是亲戚朋友,读书的同学,村里的邻居,工作上的同事,这些人全部加起来数量都是有限的。不管你取的是什么名字,在这样有限的范围内使用起来,也不存在什么问题,无论怎样大家都能认识你。
而互联网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它打通了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突破了空间的限制,因为它的触角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的。
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普及之后,只要你手里拿着手机,打开了互联网数据,你就每时每刻都与这个社会大系统相连。正是因为这无时无刻都存在的连接,使得每个人所接触到其他人的数量,理论上是没有上限的。
这个时候名字会变成什么呢?互联网世界里的名字和非互联网世界里的名字是截然不同的,因为触达的人数足够多,这时候名字变成了一个独特的符号,变成了个体的载体。
如果再随随便便取一个李三,王二,杨四,刘大麻子,是不是就过于简单了呢?也不是说完全就不行,只不过不那么合适。
就是因为太过简单,不具有独特的代表性,而想通过名字来积累影响力的想法,就难以付诸实践。
在互联网的世界里,名字在一定程度上就变成了个人品牌,这是每个人独特的代号。
比如说在作者的世界里,如果想。通过作品给读者留下特别的印象,这个作者的笔名就显得很重要。
昨日写作社群里的老师为有需求的同学取笔名,按报名顺序挨个进行,群里的同学们集思广益,那真是一场消息爆炸又有趣的活动。
笔名和真名其实是一样的,只不过有些同学的笔名没有取好或者取得太长了,真名又不是那么特别,不适合用来当笔名。笔名和真名又有一些地方是不一样的,毕竟它涉及到创作,需要带有一点点文学气息。
老师们耐心地等待每一个同学写清楚自己的需求,然后按照需求取名。同学们的需求五花八门,得亏老师功底深厚,耐心够强,否则没过多久就会崩溃。
笔名应该遵循一些基本的规则,名字不宜太长,有些地方可能填不下,也不便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首先得让人容易记住,如果名字太复杂,甚至还有多音字,别人看到了之后都无法识别,还得猜怎么读,那就会很尴尬。
其次得便于传播,不能过于简单的。
还得有一定的特殊性,总不能一大堆的人都用这个名字,那如何能代表你呢?
大家七嘴八舌,大开脑洞,非常有意思,笑得肚子都痛。
如果有人想要婉约一点的,就有同学立刻想出温柔到极致且让人看了都觉得妖娆的笔名。
如果有人想要豪放一点的,就有同学立刻想出某某爷之类的尊称。
一整晚好几个小时,成千上万条消息,群内异常热闹,大家无比的兴奋。
轮到我的时候,老师和助教以及同学们一致觉得我自己原本的笔名还不错,建议我暂时保留这个名字,心情不错。
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度过了整个晚上,也学会了一些关于取名字的技巧。
感谢老师的耐心和同学们的陪伴,希望大家都能越来越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