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担任一间企业的财务顾问,大概做了有六年时间,最近这间企业希望我们兼任他们公司的人力资源顾问,制订行政考勤制度,规范公司的管理。这项业务不是我们擅长的,所以一开始没有答应,做不好对不起客户,同时也怕影响我们原有的业务。
但是客户出于对我们的信任(也许是觉得我们对企业熟悉,比较容易切入),极力劝我们承接这项业务。公司老总说了,他想规范公司管理的决心很大,我们不接这项业务,他也会找其他公司做。
我是看着这间公司发展起来的,公司在发展初期,老板和员工打成一片,但是公司有了一定规模之后,这种哥们式的管理方式,明显就不合适了,上班迟到的员工过半,而且很多不良习惯会影响新来的员工。
公司老总多次邀请后,我们觉得考勤制度应该不难制订吧,就接下了这项业务。
项目7月1日启动。7月份我开始学习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规,把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反复研读了几遍。跟公司股东们开会讨论,并参考了其他公司的考勤制度,再根据委托方的实际情况,我们制订出了考勤制度。因为我们同时还有正常的工作,所以整个7月可以说是没日没夜的工作。虽然辛苦,但考勤制度等相关制度出来后,我们还是有一点成就感的。
考勤制度8月1日开始试行。8月份我不再跟股东们开会,而是跟部门负责人开会宣传考勤制度。但是了解了员工的想法后,再看8月份的考勤情况,我有些傻眼了。
举个简单例子,公司指定了一名高层员工配合我们做这个项目,但是我发现我们在会上说的所有的话很快全公司员工都知道了,而且每天迟到的人里面都有她。找她谈话,态度是好的,但是第二天一样迟到。
而且我发现,部门负责人的情绪极大地影响着员工,每次我强调要准时上班时,他们就会问我,下班晚走了20分钟可不可以算加班。部门负责人这样的心态,员工的心态怎么会好呢。
经过近三周的提醒,现在公司上下班打卡已趋向正常,但是员工上班打卡后外出吃饭、上班玩手机、聊天的情况依然没法解决。
这个时候我才意识到,改革不只是制度的改革其实是心态的改革,制度好制订,但人的心态不一定能及时转得过来。
我之前的工作对象主要是数据,现在才知道,管人真是门大学问。
这个项目还在进行中,不知道最后的效果怎样,但就我个人而言,从中学到了不少知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