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张奇峰
“要致富,先砍树;要致富,就挖山”,曾几何时,这样的顺口溜就是改革初期很多地方发展经济的真实写照。
在百业待举的形势下,许多地方毁山砍树,不惜代价集中力量发展经济。但人们在积极创造经济财富的同时,却忽略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余村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当年兴盛的产业、红火的生产,让余村成为了安吉县的“首富村”,但余村人很快在这一“灰色经济”之路中尝到了苦头:空气的环境;山林的破坏、水土的流失……
而现在的余村,乡村旅游观光作为经济创收的主要途径,通过发展生态产业使村民的山林、农田、农产品都能为其带来收入财富,极大地改善了人居环境,提升了生活质量。
“不挖山、不砍树,生态发展能致富”的理念也逐渐深入到余村人的心中……
余村的华丽转身,是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放弃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是在营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环境中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余村的转变,生动地体现了总书记所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生态文明新思维!
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归根到底就是如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关于这二者历来有两种错误的看法,一种看法认为要摆脱贫困,就要发展经济,要发展就会破坏环境,这是必要的代价。
另一种则认为发展会破坏环境,因此要保护生态,在发展的时候要宁慢勿快,甚至可以不发展。
这两种看法,实质蕴涵着同一种逻辑,即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对立起来,而这一对立,并不可取。事实上,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非非此即彼的关系,保护生态环境就是增加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的过程,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顺应了人们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新期待,是将提供生态产品纳入新时代发展的应有内涵。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安全的食品、优美的环境 要求越来越高,老百姓过去“盼温饱”,现在“盼环保”;过去“求生存”,现在“求生态”。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就是幸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事实上,这一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生态建设新思维,正在推进千万个和余村一样的绿色经济在中国大地上蓬勃发展!
总之,要想建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美丽中国,就不但要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的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