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

作者: 翅之梦 | 来源:发表于2022-01-22 17:02 被阅读0次

昔蘧伯玉当二十岁时①,已觉前日之非而尽改之矣。至二十一岁,乃知前之所改,未尽也;及二十二岁,回视二十一岁,犹在梦中。岁复一岁,递递改之。行年五十②,而犹知四十九年之非。古人改过之学如此。

【注释】

①蘧(qú)伯玉:春秋卫国贤大夫。名瑗,字伯玉,谥成子。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卫大夫史[插图]知其贤,屡荐于卫灵公,但终不用。

②行年:经历过的年岁。

【译文】

从前春秋时卫国的蘧伯玉在二十岁的时候,已经知道自己以前的错误并全都改正了。到了二十一岁,又知道前一次所改正的,还有没改尽的;到了二十二岁的时候,再回头看二十一岁,就好像在梦里一样。年复一年,不断改正。到了五十岁的时候,还知道前四十九年中的过错。古人改正过错的学问就是这样的啊!

【点评】

在这里,了凡先生举了古人蘧伯玉改过的事例,勉励他的儿子。蘧伯玉是春秋时卫国的大夫,名瑗,今河南长坦县伯玉村(一说今河南濮阳县老渠村)人,生卒年不详,事卫三公(献公、襄公、灵公),因贤德闻名诸侯。相传他品德高尚,光明磊落,在二十岁时,已经完全意识到以前所犯的过失,从而加以彻底地改正;到二十一岁时,才知道以前的改正并不彻底;到二十二岁时,回首二十一岁时的情形,恍然若在梦境。就这样年复一年,不断改正。到五十岁时,还知道四十九年中的过错。《淮南子·原道训》说:“蘧伯玉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蘧伯玉确是一位不断求进而又善于改过的人。孔子也与蘧伯玉相交甚厚。几次适卫,多居蘧伯玉家。一次,蘧伯玉使人到孔子那里问候,孔子问:“夫子(指伯玉)何为?”来人对曰:“夫人欲寡其过未能也。”使者走后,孔子曰:“使乎!使乎!”这既是称赞蘧伯玉的德性高尚,也是称赞蘧伯玉的使者应对得体。伯玉死后,后人慕其贤,在其墓前建有祠堂,碑文曰:“先贤内黄侯蘧伯玉之墓。”

从蘧伯玉的身上可以看到古人坚持不懈地改正过错的执着精神。了凡先生自己在改正过失方面也是非常地坚定。他在《立命之学》中说:“因将往日之罪,佛前尽情发露,为疏一通,先求登科;誓行善事三千条,以报天地祖宗之德。”

对于我们来说,在日常生活中,就是要不断地反观自身,反省自己的言语行为,使之符合于一定社会的道德准则和风俗习惯,从而使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更加和谐。

相关文章

  • 宝宝成长记

    2.14

  • 和老婆快乐的一天

    2.14

  • 【手抄文】朴树《猎户星座》最好听的四首歌

    2018.2.13—2.14

  • 2.14记

    2020年的2.14意义与往年不同。 往年的2.14意味着吃吃吃、买买买,而今年的2.14意味着2月开工前自我隔离...

  • 2.14 119.5斤

    2.14 119.5斤

  • 2.14

    the spring festival is drawing nearer and nearer when you...

  • 2.14

    君子一言。 The day after tomorrow will be a brand new day. I s...

  • 2.14

    我觉得爱字难出口一次给一人就足够生命何其漫长纤柔 都说上帝爱开玩笑想要的总会得不到要对玩笑拒之不理 你也知道藏头诗...

  • 2.14

    又是情人节。睡到十一点出门兜了一圈。去杭图换了过期的旅游日语和没看完的沙丘。没借到季院长的书。有几本都只有分馆才有...

  • 2.14

    第十五天 第十五天 认识第十五天 我说 这张照片上的凯哥 太老 凯哥脸色一变 一句给是看不上 看不上就算 一瞬间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1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gouh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