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爸妈,虽然不敢说为了娃“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但起码对于鸡娃这件事,却是从来不敢怠慢。
从孩子在娘胎起,比如胎教音乐、胎教激光照、运动胎教、语言胎教、甚至美育胎教等等轮番上阵,唯恐一不小心把宝宝将来的前程给耽误了。
出生后,人类的幼崽虽然不能呱呱坠地后立马可以行走、跳跳,会说话。但爸妈们为了宝宝能早日获取这些技能,也是煞费苦心了一番。
这不,就连给宝宝作为娱乐的玩具,都首选“益智”类的。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20年中国家庭育儿市场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指出:
随着孩子的成长,中国家庭在孩子3~6岁时主要的消费品类为玩具,占比51.7%,当然主要目的是给娃开动头脑。

毕竟,北上广不相信眼泪,越努力越幸运,这个逻辑放在鸡娃这件事也是成立的。
现在层出不穷的各路电子化益智玩具,例如早教电子点读机、电子早教乐器以及各种多功能学习游戏桌等等,更是备受家长的喜爱,但这些真的能起到益智的作用吗?
玩具的意义
美国儿科学会发表的这篇《Selecting Appropriate Toys for Young Children in the Digital Era》报告认为:

游戏对于儿童的认知发展、身体发育、社交和情感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玩具最重要的作用之一,就是作为父母或者是抚养者将玩具作为与婴幼儿玩乐和互动的工具。
对于玩具对孩子具有发展促进作用的科学研究主要是来自于对儿童与照顾者之间的互动,而不是儿童单独玩耍的活动研究。即玩具的意义在于促进照顾者和孩子之间的互动。
报告同时指出有时最好的玩具可能是最简单的,只要它们能让孩子们利用想象力创造玩具用途的机会,而不是以时髦和价格来衡量。
能够加强孩子和家长的互动,鼓励孩子探索和解决问题,激发孩子想象力的玩具就是好玩具。
这些才是真正的益智玩具
对于数字时代下儿童玩具的选择,美国儿科学会给出如下的建议:
美国儿科学会认为最好的玩具是那些与孩子的发展技能和能力相匹配的玩具,并鼓励选择以下几类基础的传统玩具。

01象征性/假装性玩具
如娃娃、动物、动作人物、汽车、飞机、建筑物、食品、厨房用具等。
在角色扮演的想象游戏中,孩子们学会使用文字和故事来模仿、描述和处理现实生活中的事件和感受,可以极大地促进孩子社交和情感的发展。
02精密马达/自适应/操纵式玩具
比如积木、形状、拼图和玩具火车等。
这类型的玩具支持良好的运动技能,孩子们还可以学习解决问题的技巧,改善语言和大脑的发展。运用得好还能培养早期数学技能。
03艺术类玩具
着色书,蜡笔,记号笔,粘土,贴纸等。
像撕纸巾这样的事都能让孩子玩得非常高兴,这类玩具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培养创造力,还能锻炼孩子的精细动作。
04语言类玩具
传统纸牌游戏、传统棋盘游戏、儿童书籍等。
电子玩具永远不能取代真实的面对面的游戏,人与人之间的实际互动对儿童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05体育活动类玩具
球类玩具,推拉玩具,骑乘玩具,三轮车等。
这些运动类玩具可以帮助身体的发展,同时还能促进孩子与他人的互动,学会规则与谈判,促进语言与社交能力的发展。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生活不止眼前的工作,还有陪孩子。不管是什么玩具,都比不上爸爸妈妈经常陪孩子说说话,聊聊天。
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孩子能否最大限度发挥潜在智力,极大部分有赖于5岁前所接受的感觉及智能刺激的多少,多与孩子进行情感的交流是最好的选择。
对于6岁前的孩子,不管是多智能的玩具,冷冰冰的电子玩具也终究比不上现实生活里和人的实际互动。

人脸丰富的面部表情、复杂多变的手势和饱含情感的声音等等这些都是玩具所不能给予孩子的。
玩具只是作为我们与孩子互动和启发引导孩子的工具之一,毕竟盼儿优秀,但更盼儿快乐。
但若成长过程中,都得不到爸妈都不能经常陪伴,又何来快乐?
喜欢今天的内容记得点击关注并分享让更多人知道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