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学途中,坐在车辆后座的小苹果和妈妈的对话。
妈妈:这是谁画的?(小苹果在车上找到一个绘本让妈妈给她讲)
小苹果:不是我。
妈妈:那是谁哪?
小苹果:是淑馨。
说到这小苹果妈妈没有再说话。过了一会小苹果妈妈问我们:这该怎么解决?
我也沉默了,是呀,这对话很耳熟。
因为这也就是平常我和孩子的对话模式呀。
当我看到家里墙面被画上作品时,我会指着问孩子:这是谁画的?
孩子有时候会说:不是我,是xx
自己一直在这个模式里,所以就没有看到这个模式。当荣荣这么问的时候我才有了一些觉察。
荣荣问小苹果的意思是什么哪?是要找出在书上画画的真凶吗?不是
其实这次在书上画画的人到底是谁不重要。荣荣的目的是想告诉小苹果,书上是不能乱画的。
可为什么我们表达出来的语言却让孩子感受到的是,指责、不信任、恐惧、计较。
时间久了孩子们面对问题,学会了掩饰、逃避、推卸,指责,情绪……。
我看到这个模式不能推动和陪伴孩子的成长,反而在向下拉孩子。
游学途中的觉察(一)那遇到这种问题,怎样的解决方法更好哪?
讨论中,我们想起来,以前家塾班里发生过类似的故事。想起了姬老师当时的解决方法。
有一天家塾班,助教来告诉姬老师说:刚刚孩子们关住门在房间里,我打开门进入后,闻到一股非常难闻的味道。味道非常大,不知道孩子们在里面做了什么?
听完助教的诉说,过了一会,姬老师很悠闲平静的走进孩子们的房间。
看到姬老师来,孩子们有些不知所措。
姬老师闻了闻,表情喜悦并且夸张的说:哇,我闻到了一股非常特别的味道。
孩子们有些放松了下来。
姬老师:这个特别的味道,是什么味道哪?
孩子们开始说:是xx味道。
姬老师:是吗,是哪个孩子这么有创造性,创造出这么特别的味道哪?
这时孩子们说:是xx。
做的这个孩子此刻很有价值感,也说:是我。
姬老师了解到以后就离开了,没有再说什么。透过这件事情了解到孩子们当下的阶段。1、孩子们不知道,在房间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2、孩子们不知道用别人物品要先经过同意。3、孩子们不知道正确用这个物品的方法。
了解以后在以后家塾班中会找一个时机,教孩子们正确的方法。不是为了去找真凶,而是透过以事见人,看到孩子们的阶段,陪伴孩子们去更好的成长。孩子们接受到的是爱,是包容。
游学途中的觉察(一) 游学途中的觉察(一) 游学途中的觉察(一) 游学途中的觉察(一)回观完这个故事,再回来看,小苹果和妈妈的对话。如何更好哪?
看到书上被画的画。妈妈说:哇,谁这么有创意,画的很特别。
小苹果有可能会说:我也不知道。或者:是我。或者:是淑馨画的。
妈妈:哦。
透过孩子了解情况看到孩子的阶段。如果是小苹果画的,先给小苹果画的画肯定。在未来合适的机会或者当下,告诉小苹果,下次画画要在纸上。如果是淑馨画的,合适的时机,引导淑馨,书是传递给我们智慧的。如果画画可以在纸上。
教会了孩子正知,又没有让孩子感受到指责和抱怨。
游学途中的觉察(一)生活中我们在自己的模式里呆的久了,感受不到自己模式的对错。当自己安静下来,开始去自我觉察时,才能看到自己,才能自我反思和自我修正。
成长就是来自每时刻的自我觉察,修身正己是为了幸福生活,落地生活是为了更好的修身正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