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由江苏省商务厅指导,悦达通主办,万联网作为协办单位的“2018智慧供应链+产业互联网”创新与应用高峰论坛在南京举办,大公国际供应链金融团队代表受邀参加。来自政府单位、高校学府、金融机构、制造与商贸流通企业、供应链企业、类金融机构等领域的300多名专家及企业高管齐聚一堂。
国内供应链领域权威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宋华,与大家分享了“实现端对端智慧供应链金融”的主题演讲。
宋华简介: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副院长。兼任北京现代管理研究会会长、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商务部市场调控专家库专家、南开现代物流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等职。主要从事供应链物流管理领域的研究,特别是供应链金融、服务供应链、供应链关系、供应链安全与风险管理、供应链柔性等领域。
以下为实录录音文字整理,内有删减:
宋华:今天我来跟大家分享的是“实现端对端的智慧供应链金融”,那么为什么要谈这个话题?今天论坛的主题叫“智慧”,人人皆谈智慧,何为智慧?这个话题是需要我们去考量的,任何技术我们都要知道涉及它的金融场景是什么,这样我们才能知道何为智慧。
供应链和整个的供应链金融底层是风险控制,我提出一个理论叫“天平理论”。那么如何才能对供应链进行风险控制呢?一定是对供应链天平的两端实现一个有效的管理,一个是资产端,一个是资金端。资产端方面,大家都知道供应链涉及到不同的主体、不同的环节,不同的活动,任何一个主体/环节/活动信息的缺失都会引发我们整个供应链运作过程中的一个灾难。所以如果不能做到底层交互客观化和末端业务的自治化,那么我们今天所谈的供应链服务都会化为乌有。这就是今天科技需要赋能的地方,这就是所谓的智慧化。另外一个就是资金端,资金端解决债项结构客观化和主体信用自治化。只有这两块建立起来了,整个社会的供应链信用体系才能打造起来。因为大家知道,供应链和供应链金融的本质是什么?是信用。
如何理解这两端呢?这里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一是底层交互客观化的问题,底层交互客观化指的是供应链交易和运营活动能够做到真实、细致、透明化反映,从而实现物与物、人与物之间交互的客观反映。供应链服务要做好,供应链金融要做扎实,我们怎么能把物物之间的关系能够反映出来?一定要把风险管理管到每一件资产、每一个颗粒度上,这样我们的风险管理才能控制得住。末端业务自治化指的是供应链运营每一个阶段、每一项活动的自治和行为驱动的自组织智能业务实现。
那么这个问题又包括两个问题要解决。第一个按需自主配置的场景化动态业务模式的建立。供应链强调的是一种全局性的协调管理,但不容否认的是今天我们每个部门、每个企业都是一致化的系统,所以这种全局化的要求与一致化的系统之间相互的矛盾怎么解决?在这样的情况下,按需自主配置的商业场景如何建立?
另外,我们末端业务自治化也需要解决标准化、集约化、平台化的智慧云服务。这也是我们今天面临的挑战。我们的电子仓单、订单、提单、税票,连这些问题都不能做到电子标准化,供应链很难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实现。这些都是供应链建设中我们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我们面临的挑战。
还有个问题就是我们资金端债项结构的客观化,它是指交易过程中所发生的债权债务关系以及这种关系所形成的资金往来结构。那么债项结构怎样做到客观化呢?首先需要解决几个问题:第一个,业务和资产真实性背景下的交叉验证,你所有的业务产生的应收应付是否都是和资产一一对应的?如果交易真实性很难解决,那么我们所有的业务都会出问题。大家知道为什么金银岛爆雷了,就是因为他大量的业务一方面变成了自营化,另一个方面它原来在做供应链金融,但发现供应链金融是一个低频业务,很难满足资本的要求,就迅速转为个人借贷,实际上去做互联网金融去了,当然就迅速爆雷了。所以交易真实性一旦把握不住的话,所有的供应链都是灾难。
还有一个问题是债项交易结构客观化,也就是电子仓单、电子订单、电子提单、电子运单、电子税票和物流交割与应收账款的动态匹配问题,这是需要我们解决的。除此之外,还有末端业务自治化标准化问题也需要解决,能否通过业务和经营活动客观反映主体性。智慧化就是要结合供应链的场景来分别运用我们的金融科技、我们的技术的手段,那么这就涉及一个最基础的问题,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技术?我们需要真正地去了解场景,没有场景谈科技,都是胡说八道。那么我们需要涉及什么样的场景?我们的政府和企业需要做什么努力,能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我们把这些问题解决了才是一个完整的构架。大家都知道供应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涉及到了技术、采购、生产、库存、分销、销售、甚至涉及到了退货,每一个环节都涉及到了大量的主体,也会有大量的业务活动和资产在这里,那么当我们面临如此复杂的一个产业流程的时候,我们怎么能实时和透明的了解每一个主体和资产真实的状态?这就是我所说的供应链业务活动的信息的感知与获取,以及在这个基础上的信息的分享与传递。我们需要去深层地建立供应链的感知层,用这样的技术去解决这些问题。
那么什么样的技术能解决这个问题呢?必然就涉及到了我们的RFID、M2M、IoT、AI,但是请注意,这些技术是否能解决整个供应链的问题呢?不能,他们最多能解决感知,就是对资产事实透明的了解。这层问题解决后,我们还要解决一层,当我们把供应链不同的主体、不同的环节、不同资产信息的事实了解以后,怎么样能够用数据的分析与挖掘来支撑决策?因为供应链运营是个决策行为,这里面就涉及到了三层计算技术,第一个移动边缘计算、第二个雾计算、第三个云计算。还有一层流程层,供应链是个多主体之间的协调行为,一定要解决供应链的单据、凭证、电子化流转和分布式的信用管理,这就涉及到我们的电子订单、电子仓单、电子运单、电子税票、电子发票,这个基础设施我们一定要建,以及在这个基础上的区块链应用,所以区块链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区块链应用场景主要是单证管理和支付结算管理,但是不要忘记它解决不了资产的管理。还有一层就是模式层,也就是供应链流程管理和业务模式确立,比如说整个供应链中的行为监控,利益确认和流程活动的图示化,当我们的四层技术搭建了,我们的供应链才谈得上“智慧”,否则“智慧”只是个名词而已。
这意味着什么?也就是说我们要去干这么一桩事,这是技术上要去解决的问题,我们有各个异治化的信息化系统,我们每个组织都有ERP、都有OA、都有WMS,但问题的关键是我们无法顺应整个供应链线下场景的运作过程,这里面涉及到了大量的资产和环节,我们原来遇到的问题就是我们无法规避线下执行过程中人为的差错和道德风险。
所以只能通过刚才我们讲的这一技术化场景,我们才能让动产由便于管理方转变为主动平等的参与到人的行为的交叉管理中,这才是我们应该去干的事情,我认为这就是我们说的智慧供应链以及智慧化要解决什么问题。
但是说到这里我还是要说,当我们在打造智慧供应链的时候,我们这类企业包括经营科技的企业,一定要注意两个定位,第一我们是产业信用的传递者,但请注意我们不是产业信用的创造者,产业信用的创造者是谁?是产业中经营的企业,是生产企业,是他们的客户方,他们才是真正创造信用的人,我们是通过技术让信用变得更为透明,所以我们是产业信用的传递者。第二个大家要注意,特别是讲供应链金融的时候,我们是产业资金的促进者,但我们绝对不是产业资金的提供者。那么产业资金的提供者是谁?是合理合规持牌经营的金融机构。为什么要说到这个呢?因为最近中国这两年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出现了一些畸形现象,我们有的企业直接自己赤膊上阵作放贷,这是严重违规行为。我们是通过我们的服务和科技化的管理来揭示风险,让投资者更好的了解和管理风险,我们是产业资金的促进者。这个大家要牢记,否则我们的整个道路会走偏。
那么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怎样去实现端对端的智慧供应链金融?这是我最近提出的一个概念,我们一定要以一个端对端的思想,让我们的服务、我们的供应链金融变得非常可爱,那么端对端表现在哪里?表现在三个层面:第一跨组织的供应链运营,当我们所有的上下游沿产业链用技术进行有效的整合,我们的生产、运输、仓储、服务,怎样基于云平台有效、高效地进行整合,这是我们今天要解决的一个问题;第二个就是跨级,大家都知道供应链不仅仅涉及到你和一个企业,它包括供应商和供应商、一级二级还有N级,那么我们的供应链服务包括我们的金融服务能不能跨到二级和N级的供应链,这是我们今天遇到的挑战;第三个就是在这个基础上金融端要去建立云信用、云金融服务,让整个多级跨组织的行为在这个平台里面综合的得以管理和反映,在这个基础上,我们的供应链金融会变得非常可爱。
我们金融机构和很多做供应链金融服务的人一想到供应链金融就是保理、反保,这是很狭隘的。我们在做供应链的过程中一定涉及多个环节,首先要寻源,寻觅好的供应商能跟我合作,然后要签各种各样的协议和框架,那么在这样的协议和框架下我要对某一个主体下达一个采购订单,我需要采购一项物资,之后需要开票,开票后要核实核账,最后产生了支付。
而我们大多数供应链金融机构想的是什么?想的是开票到支付阶段出现的情况,但即便是这个阶段想到的也是保理、反保、付费,我们能不能让风险回归到产业的主体,去促进产业的资金流动?比如说动态折扣,我们这也是一个典型具有金融属性的业务,但是它本身不是融资,比如说我们和供应商签署了一个六个月的账期,那么可能我的下游资金比较充足,这个时候我的资金成本最低,我六个月的账期提前一个月给了他钱,那么对方一定要给我一个折扣,当然了它一定是一个滑动式折扣,大家有没有发现,这就是一个具有典型金融属性的业务,它本身没有融资产生,它在我们现实的供应链中大量的存在;另外一个我们再往前推,推到采购阶段产生的仓单质押和存货融资,再往前推到协议阶段,有订单融资、有买方保证的订单融资也就是我们说的信用融资,甚至再往前推到寻源阶段,是战略融资和预付折扣,这些在现实的多级供应链里都是存在的。
比如说咱们举个例子:战略融资有点像VC投资,但它又和VC风投不一样,供应商是个非常重要的技术供应商,我需要把它稳定在我的供应链体系中和我产生长远的合作,但是现在他没有下单,这个时候就没有应收应付之说,也就没有我们传统的供应链金融融资概念存在,但现在它要技术改造,它需要资金,我来帮他提供资金,前提条件是你将来必须做我的战略供应商,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战略融资。他和VC不一样的地方是,VC是获得资本收益,而我们的战略融资是获得了供应链的战略收益,这个在我们的农业的供应链、供应链金融大量的存在。所以大家有没有发现,供应链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不要一天到晚盯着借贷、利率,那么这意味着什么?减低交易成本需要掌握产业交易成本的状况,所以我讲“先产业后金融”,如果我们真的不对产业进行踏踏实实的了解,了解产业遇到的问题,它的交易成本从何而来?
先产业后金融是什么?我举一个例子:上海郑明土豆供应链,他们做了一个麦肯的土豆的供应链金融。麦肯集团是麦当劳的供应商,他需要大量的土豆,可是大家都知道土豆是有季节性的,一般都是在8-9月要收购,一个月之内要完成20万吨的土豆收购,而每辆货车都要装30-45吨的土豆,那就需要4500-5500次车辆,每天就要完成150-200辆货车的收购,这要在一个月完成,任务非常艰巨;另外麦肯原来招了几十家的承运商,但是由于供应商涉及到众多的农场、工厂,车队关系有非常的复杂,再加上各个农场的收购时间又不统一,车辆缺乏统一调度,必然导致了大量的车辆浪费,当然还有一个就是土豆主要在内蒙,平均主产区的距离都在1000公里以上,而土豆在交通运输过程中容易造成损坏,这样对农民的利益损害很大,等等问题我就不一一列举了。那么在这样的一种产业状态下,怎样才能知道我们的供应链的服务和我们的金融到底在哪里?郑明开展了在这样的基础上的对麦肯、对农户在基础上的供应链金融服务。
首先麦肯有一个意向——大概需要多少土豆,然后由郑明向农户签署土豆的采购协议,那么你首先要按规矩出30%给人家农户豆苗,原来麦肯不可能马上给出这块的资金,那么就由郑明来支付、统一收购并支付剩余的货款。收购来的土豆由麦肯运输到指定的仓库并进行统一加工,这个过程中既保证农户解决了资金问题,也保证了收购价格的问题,同时保证了下游企业保时保量的收购及时性。这就是我说的,不了解产业根本不知道金融在哪、它需要的服务究竟是什么。要做到这两点,就要做到我所说的端对端有两层含义:第一、主体的端对端,第二、我们不同主体的参与者之间怎样能够有效的组织起来实现一个端对端的供应链?
大家知道,供应链是一种生态,那么形成有效的供应体系,如何切入到供应链运营中,各个参与主体的利益怎么保证?还有平台和数据服务商,如何根据供应链运营的特点和行业的特点将各方的系统数据进行对接、如何有效的整合效能数据、如何挖掘数据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当然还包括我们的金融机构和我们的管理部门,当我们把这些问题都解决了,所有主体的端对端金融就可以打通。
我再简单给大家讲一个我参与供应链来精准扶贫的例子——梁家河苹果案例,那里有个公司老板叫王燕生,大家知道梁家河下放的知青全是原北京101中学的学生,他下放到了梁家河后村,住在老乡张魏鹏的窑洞里面,王燕生呆了一年后去英国读了一个MBA,回来后做了拜耳医药的总监,2014年王燕生去了梁家河,这个人很有情怀,看到这里非常的贫穷,就把拜耳的工作辞了,自己办了苹果公司帮助当地扶贫。他是怎么做的呢?
首先是在土地流转基础上托管,完全用互联网的方法去种植,如土壤数据、农资数据,病虫害等等,在此基础上做一个全链条的订单农业。老乡张卫鹏的农地上都是一套物联网的装置,包含所有的农事:什么样的农户种了多少亩苹果,产量怎么样、什么样的等级。因为苹果是有期货市场的,按等级挂牌,根据大小、糖分、色泽等来区分。大家知道,你如果让农民自己去花钱种,他是掏不了的,最后他们结合中国农业银行提供的惠农e贷,政府必须要把资金下放到农户,资金成本年化4%,后来我们调查了解,当地农民连4厘都觉得高,因为农民承受不起4厘的资金,那么怎么办呢?当时联合了拜耳中国,拜耳中国提供了全程的技术指导和农药服务,另外又与中化的MIT平台对接,把所有的农药和农资材料打折10%(也就相当于年化4%),这样农民零利率拿农资农具农药,定向收割采摘,通过冷链物流向渠道销售出去。
总体上来讲就是供应链的服务一定要契合我们的产业去讲,比如我们中粮银行搞了一个粮食银行,当地粮食收获的时候,当地的农民不愿意在这个时候把粮食卖给你,那怎么办呢?粮食放在那里你自己无法储存,我中粮集团有仓库,你把粮食给我,我免费给你保管,你什么时候觉得价格合理了,你通知我,我们完成交割,但事实粮食在给他保管的过程中,他早就根据市场的状态进行了调配,这就实现了物权所有钱和金融的分离,那么这些都是我们在产业中可以看到的,所以我讲的端对端就是这个概念。
最后我要讲一下我们的管理部门,制度的端对端也很重要,我在全国的论坛里面都在强调制度化建设,我们呼吁完善的制度建设,否则将来中国的供应链和供应链金融一定会有瓶颈。大企业自愿公告对小企业的账期,用社会监督、从政府监督率先做起,这就是契约商业文明。踏踏实实地研究我们供应链金融需要的政策环境是什么,这些问题都解决的话,我们中国的供应链和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指日可待。
谢谢,讲得不对的地方,欢迎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来源:大公集团 作者:孙妍;万联网综合整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