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哥三岁了,越来越皮了。回想起来是从怀了二胎,回老家后,有人惯着然后就慢慢的越来越皮了。作为一个挑剔型妈妈的我,下班回家满眼看到的似乎都是他的毛病,我感觉到束手无策。也没有地方可以问,只能自己去找答案。
今天看到了这本书,发现有句话写的很对:孩子没有问题,如果孩子有问题,那一定是父母的问题。
下一步要改变他的坏习惯有下面这几个:
1、哭闹
>> 孩子哭闹时,我们必须狠下心来,让他意识到:无论怎么哭闹,都不能左右任何事,都是彻底无效的
>要东西而哭闹时,我们要果断地告诉他:“当你哭闹着要这要那时,即使是合理的,我也不会买给你。”当我们持续不断地对孩子灌输这样的教育并付诸实践后,孩子就会慢慢改掉哭闹的习惯
>> 当孩子在公共场合哭闹时,我们要勇敢地面对周围人的目光,克服气氛的尴尬,不去制止和说教,不要对孩子的行为进行评价和教育,也不要表现得很愤怒,只要坚定地把孩子带回家就可以了。回到家,也不说教,只管去做自己的事,做自己的事,也就是不需要孩子参与进来的事。孩子受到了冷落,就会知道哭闹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只能被排除在外
2、独立生活习惯:吃饭、刷牙、洗脸洗脚、穿衣穿袜子
>> 3~4岁的孩子就可以自己吃饭、穿衣服、穿鞋袜、如厕、饭前便后洗手、收拾玩具等。放手让孩子去做,就能极大地激发孩子的自信心
>> 我们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就要让他们从小事做起,让孩子觉得,收拾自己的玩具、打扫房间、洗碗等是他们应该做的事。如果孩子有赖床、拖拉的习惯,起床、洗脸、吃饭等一系列的事情我们不要去催,我们要告诉他们,这是你自己的事,能做好是应该的,做不好就要自己承担责任和后果。 培养孩子独立做事的能力和勇于承担的品质,是我们做父母的责任。
而我自己要改变的坏习惯:
1、大吼大叫
>> 少叮嘱,少唠叨
>> 父母尊重孩子,就是要无条件地接纳孩子,无论孩子乖巧还是淘气,做好还是做坏,我们都要无条件地接纳。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把孩子当做情绪的发泄桶。多抽出时间来陪伴孩子,在安全感的基础上让孩子感觉到尊重。这样,孩子才能懂得如何去尊重别人。
>> 由于3岁左右的孩子心智发育还不成熟,他们对自己的评价几乎是完全依靠外界。如果我们肯定了孩子的做法,就会对他们的这个行为起到正强化的作用,孩子会热情地去做很多与这个行为有关的事。
>> 孩子应担的责任要让他去承担,
2、说话用命令的口吻
>> 让“不要”远离孩子,对孩子多说肯定句
>> 有自我意识的孩子,用“不要”制止他们是没有效果的。如果仅仅告诉孩子:“你不要做……”他就会感到迷惑和失望,会心生逆反。不如直接告诉他,你可以做什么事情,给他们指明做事的方向。所以,让3岁的孩子知道什么事情是该做的才是最重要的。
>> 我们在为孩子提建议的时候,语言要简单、具体,让孩子理解我们所提供的选择条件,要与孩子的爱好和能力相匹配。如果我们想让孩子的选择符合我们的意愿,就把这个选项放到最后。
>> 我们应该以身作则,切记不要发脾气。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很多时候,孩子的坏脾气是从爸爸妈妈那里学来
>> 对于反抗比较强烈的孩子,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先让自己冷静下来,不要急躁,即使孩子做了超出我们忍耐度的事情,我们也要无条件地接纳孩子,然后再想办法引导孩
>只要我们经过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孩子在很多小事上一直在坚持自己的想法,比如自己穿鞋,不要大人帮;自己吃饭,不要大人喂;自己走路,不要大人抱
下面是这本书中间的摘抄:
>>2~3岁是计数能力(口头数数、按物点数、按数点物、说出总数)发展的关键期; 2~3岁是学习口头语言的第一个关键期,5岁左右是口头语言发展的第二个关键期; 2.5~3.5岁是教育孩子遵守行为规范的关键期; 3岁左右是培养其独立生活能力的关键期。
>>爱孩子,就是给他们“当家做主”的机会,认同他们的行为,宽容他们的探索活动。
>>两三岁的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虽然差,但只要我们理性客观地对待孩子,理解孩子,就一定能让孩子自己去判断是非。父母要记住:情绪处理好了,再指导孩子的行为,让孩子自己学会辨别是非。
>> 只要我们经过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孩子在很多小事上一直在坚持自己的想法,比如自己穿鞋,不要大人帮;自己吃饭,不要大人喂;自己走路,不要大人抱
>> 夸奖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不要随便评价
>> 3岁左右的孩子是自我意识形成的时期,他们对自己的认识最容易受他人评价的影响。
>> 夸奖要注意时间,只夸第一次。比如,我们下班回来,孩子第一次为我们拿拖鞋,就应该认真地夸奖。
>> 能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的夸奖才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夸奖孩子要做到:夸具体不夸表面;夸过程不夸结果;夸努力不夸聪明;夸事实不夸人格。夸奖要恰如其分,不是越多越好。
>> 信任的力量是巨大的,我们要在心里坚信孩子“能行”,然后在孩子行动的时候给予鼓励,不仅能够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拉近亲子关系,更重要的是孩子能够用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去营造属于自己的快乐人生。
>> 父母习惯影响孩子一生
>> 作为明智的父母,我们一定要摒弃支配一切、指挥一切、包办一切的观念,把孩子当做家庭中平等的一员,有事情多问问孩子的想法。也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感和情绪,不要把孩子当做我们情绪的发泄桶。
>> 而是用轻松活泼的方式让孩子对做事本身感兴趣
>> 可以给孩子封个“官”当当。比如,为了培养孩子与人相处的信心,我们给孩子封个“接待处处长”的官,让他们负责接待客人;为了培养孩子更加细心,也可以给孩子封一个“卫生监督员”的官;或者封个“监察组组长”,监督爸爸吸烟……我们要根据自己家孩子的实际情况,给他们封的“官”既能锻炼孩子的各种能力,又能多方位地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 如果我们不相信孩子,不给孩子机会来独立完成一些事情,纵然有再多的表扬和鼓励,就算你把“你真棒”天天挂在口头上,孩子的自信也是建立不起来的。
>> 家庭亲子教育: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
>> 一句话,不信任孩子就是不尊重孩子,父母对孩子的不信任,会导致孩子缺乏自尊和自信。
>> 但丁说过:“一个人的责任心常常能填补他在智慧上的缺陷,而智慧永远填补不了责任心上的缺陷。”
>我们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就要让他们从小事做起,让孩子觉得,收拾自己的玩具、打扫房间、洗碗等是他们应该做的事。如果孩子有赖床、拖拉的习惯,起床、洗脸、吃饭等一系列的事情我们不要去催,我们要告诉他们,这是你自己的事,能做好是应该的,做不好就要自己承担责任和后果。
培养孩子独立做事的能力和勇于承担的品质,是我们做父母的责任。
>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是一种细活、慢活,不能急功近利,应该从自然规律出发。这就需要用耐心、爱心、平常心对待孩子不同的个性,细心观察、发掘孩子个性中的积极因素,不断发扬光大,帮助孩子慢慢驶向成功的彼岸。
>> 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是一种细活、慢活,不能急功近利,应该从自然规律出发。这就需要用耐心、爱心、平常心对待孩子不同的个性,细心观察、发掘孩子个性中的积极因素,不断发扬光大,帮助孩子慢慢驶向成功的彼岸。
第8章 管好他自己,自我管理的萌芽期
>> 首先应让孩子成人,然后成才,让孩子快乐地生活才是最重要的教子真谛。
>> 不要苛求孩子成为1%:与孩子一起解决成长过程 中的12道难题
>> 少用命令,多用指导
>>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同成人的命令斗争到底的精神也叫意志力,儿童一旦有了心理问题,他就没办法与成人抗争了。如果我们长期使用命令的口气同孩子交流,只会压抑孩子的自主意识,使他们形成自卑怯懦、毫无主见的性格,即使成年后,他们也会对父母的话言听计从,会严重影响自己的人生质量。
>> 3岁左右的孩子正处于第一反抗期,他们已经有了开始自我管理的萌芽,对于父母命令的话,他们有极强的反抗情绪和行为。所以,我们要少命令,多商量、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起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
>> 要把制定规矩和能力培养结合起来
>> 孩子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学会自我管理,才能控制好自己的行为,遵守规矩。父母需要极大的耐心,切忌训斥孩子“不长记性”,或用威逼利诱的方法让孩子服从规矩,而在制定规矩的时候不要忘了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
>> 这种“听话”教育,就是暗示孩子父母、老师等大人们说的话都是对的,都要听。这样就模糊了事情的是非界限,孩子会按大人的标准去认定事情的对与错,这就弱化了孩子的独立思考和自主辨别判断能力。
>> 正确的是非观是孩子做事的内驱力,它会引导孩子这件事做不做由自己作决定,该做的努力去做,不该做的坚决不去做,而不是在做事情之前看别人的脸色,别人说好就是好,别人说不好就认为不好,毫无主见,人云亦云。
>> 特别提醒: 孩子的心灵是一张白纸,当这张白纸还没有被沾染的时候,我们应该及时地为孩子画上绿树、红花、太阳、月亮……让孩子懂得什么是美丑善恶,帮助他们建立基本的是非观和价值观,那一定会让我们的孩子受益终生。
>> 31个坏习惯毁了孩子的大未来
>> 了解孩子为什么这么不负责任,总是屡教不改 很简单,这是因为我们做父母的替他们承担了做错事的后果。这样做的结果,不仅让孩子失去了责任心,更让他们永远不会反省自己的错误,而是一而再、再而三地犯同样的错误。
>> 一个行为会产生一个结果,孩子没有体验到他所犯错误的“结果”,心里就不会有触动,就不会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有多大,他们甚至不能辨别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
>> 对于两三岁的孩子,我们也要从小让他们体验后果。
>孩子不好好吃饭,我们就要收起家里的零食,告诉孩子:“现在你不好好吃饭,要到晚上才有饭吃。
>> 3岁的孩子已经有一定的控制能力,不会再尿床,如果孩子出现频繁尿床、伤害攻击别人、偷拿别人东西、不信任别人的状况,有可能是因为我们对孩子的感情伤害得比较深,对孩子的管教比较严厉,家庭关系冷漠,使得孩子内心压抑而表现出的一种行为偏差。
>> 对于爱哭闹的孩子,我们有一个很好的办法:让他哭,直到他觉得用哭闹的方法不能引起父母的关注为止
>> 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不要理他,等他哭停了再去安慰他
>> 但不要过分强化孩子的偏差行为,大惊小怪、逢人便讲只会加大孩子的心理压力,使他更难以改变。
>> 我们需要用赞美、肯定和鼓励来帮助孩子建立起自信心,提高孩子自我管理情绪的能力。
>> 我们需要“延迟满足”孩子的欲望,才能培养出具有健全人格的孩子。
>> 解孩子为什么不能坚持不懈 孩子做事爱放弃,要结合孩子的年龄特征来分析。两岁的儿童专注时间最长只有5分钟,三四岁的孩子能达到10分钟
>> 我们要摆正心态,要用足够的耐心
>> 要想让孩子养成坚持不懈的好习惯,学会更好地自我管理,我们首先要摆正自己的心态。我们要接受“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对孩子要学会放手”的观念,不要帮助孩子扫清成长路上的障碍,在孩子遇到难题的时候替他们去解决;要有足够的耐心引导孩子克服困难,这样才不会培养出经不起磕碰的“瓷娃娃”。
>>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一定要保持高度的一致,教育孩子前要交流直到取得一致意见,绝不能把分歧暴露在孩子面前。
>>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 父母是一面镜子,时刻立在孩子面前,父母这面镜子时时为孩子做着示范和表率。大人怎么做,孩子就会跟着怎么做。
>> 比如,我们要想让孩子自觉吃饭、不挑食,我们就不能不吃这,不吃那;我们想让孩子玩完玩具自觉归位,我们就不能随便乱丢东西,用完东西后自觉放到原来的位置;我们想让孩子自觉上幼儿园,不让大人催,我们在家就不要抱怨领导苛刻,不想上班;我们想让孩子养成自觉读书的习惯,我们就要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 希望自己孩子做到的,我们做父母的就应该率先做到。希望孩子能够自觉做事,我们也必须要有自觉性。“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我们不能忽视生活中的一点点小细节,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的自觉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