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第三十七章 皮岛

第三十七章 皮岛

作者: 陆子飞 | 来源:发表于2022-03-14 16:29 被阅读0次

    第三十七章  皮岛

    东江众将齐聚皮岛。陈继盛立于码头,他身边是毛承祚、毛永荣,其后是刘兴祚、林茂春、王辅、杜贵、曲承恩、徐顾臣、耿仲明、孔有德、尚可喜、金声桓、李九成、李应元、耿仲裕等人。

    “岛帅离开已有二十日,还未归来,副帅,我等还要继续等下去吗?”徐顾臣问道。

    陈继盛还未说话,毛永荣却先开口了:“老徐你着啥急,昨日快船来讯,说舅爷今日即归,等舅爷回来,我东江再无后顾之忧。即便他袁崇焕胆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扣押岛帅,我等也可兴兵营救。”

    尚可喜也跟着说道:“就是,他袁蛮子敢动岛帅一根汗毛,我尚可喜第一个不服,看我不拧了他脑袋。”

    “哈哈,你老尚可是三代忠臣,焉敢行此大逆不道之事,不怕误了祖、父名声?”耿仲裕却嘲笑道,他一直认为天下英雄,除了岛帅,便只有大哥耿仲明和孔有德,除此之外他耿仲裕不服任何人。

    王辅与尚可喜父亲是好友,都是当年追随毛文龙取得镇江大捷的一百九十七名壮士之一,闻言皱眉道:“仲裕,你再这般阴阳怪气,信不信我揍你?”

    “王将军何须动气,仲裕不懂事,您别和他一般见识。”孔有德笑着打圆场,他是青年一辈的领头人,耿仲明等人都是他的小弟,他自然要出面维护。

    陈继盛表明不动声色,内心却格外着急,岛帅才离开不到一月,东江众将隐隐分为了几股势力,虽然表面服他,可私下里却阳奉阴违,让他很是忧心。

    如今东江最大势力仍是他陈继盛,毕竟是副帅,也是毛文龙最早的搭档,是东江首屈一指的儒将。不管是当年跟随毛文龙起兵的一百九十七名弟兄,还是辽东归来的孔有德等人,都要给他几分薄面。更别提沈世魁等烟亲,刘兴祚等降将了。

    可以说,整个东江,只有毛文龙能让众将心服口服,除此只有副帅陈继盛可以让众人给几分薄面,算是口服心半服。若正副二帅同时不在,东江将成为一盘散沙,会分裂成好几股势力。

    毛文龙的亲卫(亲卫派)、陈继盛亲信(副帅派)、镇江一脉(嫡系派)、沈世魁一派(烟亲派)、刘兴祚一派(降将派)、孔有德一派(后起派)、尚可喜一派(中立派)、欧洲人一派(欧洲派)、东亚各族一派(民族派)、朝廷增援一派(增援派)。

    这还是粗略分的,若细分,还有骑兵、步兵、水师之别,地域之分,从军先后等等,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东江军之所以强,不是毛文龙有多善战,只是他统合了辽东百万辽民,整合了各国各族之力,扬长避短,方才有今日之盛。才能把辽东当作东江军的后花园,隔三差五去溜达一圈。

    八年前,尚可喜祖父尚继官战死于辽阳,父亲尚学礼为报父仇,追随毛文龙,奇袭镇江,取得“镇江大捷”。东江开镇后,尚学礼继续跟随毛文龙与后金作战,屡立战功。五年前(1624年),鞑子突袭,尚学礼为保境安民,力战殉国。

    短短三年,祖、父相继死于鞑子之手,非但没有让尚可喜丧失理智。反而成了东江镇仅次于副帅陈继盛的理性人物。

    加之被毛文龙、陈继盛、沈世魁、孔有德等看好和亲善,假以时日,不失为毛陈二帅的继承人。

    想到这,见众人仍在争吵,陈继盛终于出言制止了。

    “好了,岛帅绝不会有事,诸位大可放心。今日沈将军归来,可缓我皮岛之急,解我东江之困。大家少说几句,留着气力待会儿给我好好迎接。谁再吵闹不休,就到饥崖去度余生吧!”说到这,陈继盛嘴角虽仍带着笑容,话语却让人忍不住打了个冷颤。

    原来毛文龙治军宽且严,于听话之人宽,于犯纪之人严。只要不是卖国投敌残民伤友,基本不会动杀刑,小过斥责,中过杖刑,而大过便是饥崖面壁思过了。

    八年来,斥责、杖刑以及所杀之人多如牛毛,众人都习以为常,并不怎么害怕,可唯独对饥崖是畏之如虎。

    毛文龙意识到众人对饥崖的畏惧,反而不轻易动用,而毛永荣是最近一个在饥崖面壁思过的,也是如今唯一在世之人。他是因去年毛文龙突击巡视,被一锅端而入的饥崖。

    时至今日,从饥崖出来之人,最短只活了三个月,最长四年。这不是诅咒,只是被罚饥崖之人,都骁勇善战,无惧死亡,毛文龙惜才,网开一面罢了。都说响鼓不用重锤,这些被重锤的响鼓们,都憋着一股气,为了洗刷耻辱,无一例外的都和鞑子战斗到了最后一刻。

    毛有俊,于饥崖出来四年战死铁山;毛有见,从饥崖出来三月,战死于皮岛冰面。当时铁山城破,鞑子十万大军正准备跨冰海横渡皮岛,毛有见、尤景和率部于冰面反击鞑子前锋,击溃前锋,战至毛有见一人。

    鞑子自从得到《三国演义》,惊为天人,各将领几乎人手一本,当作军事教材书,因此也深受影响。因敬佩毛有见为当世英雄,是关云长、赵子龙第二,多次劝降,而毛有见不降,继续战斗,在杀伤多人后力竭而亡。

    仅此一役,鞑子受挫,又见毛文龙已在皮岛布置妥当,便生退意。而此次统军将领是阿敏,皇太极的堂兄,皇太极让他出征朝鲜,是为了让他一劳永逸的解决东江军,为此不惜用议和来稳住袁崇焕。当然真正让袁崇焕忌惮的不是议和,而是他皇太极坐镇沈阳演的这出空城计。

    袁崇焕认为皇太极在,大军就不会轻动,而实际上当时蒙八旗和汉八旗还没建设,除去老弱病残,以及分散全辽的守军,辽东已经空虚了。关宁铁骑完全可以像往常的东江军那样长驱直入,横扫全辽。

    由此可见《三国演义》的魅力,其对满清将领的扫盲作用可见一斑。

    可惜,一如袁崇焕的错失良机,阿敏也犯了同样大错。他早有外出就藩之意,此番皮岛受挫,阿敏便一意孤行,想捏软柿子,意图吞并朝鲜,自己来当朝鲜王。

    当阿敏大军转移后,皮岛危机总算解了。这时朝鲜遍地狼烟,朝鲜王弃都城平壤,逃亡海外,临走不忘向近在咫尺的皮岛求救。

    消息传来,东江众将几乎异口同声的拒绝出兵,铁山处于鸭绿江百里外,若没有朝鲜助纣为虐,根本不可能被偷袭得手。就连皮岛都差点被一锅端,还想让他们出兵,根本不可能。

    但毛文龙却有大局观,其一,朝鲜西部沿海一带山区安置有辽东数十万民众,这是东江军的根基,不容有失。其二,朝鲜是恢复全辽的重要一环,不能拱手相让。其三,魏忠贤替天启皇帝拟诏,让毛文龙救援朝鲜。

    为国为民,为平辽大计,毛文龙义无反顾的做出了援朝抗金之举。当是时,东江才遭战乱,朝鲜基地毁于一旦,再观朝鲜王,早逃之夭夭,根本没有支援,没有粮饷。于冰天雪地里,八战八捷,东江军从六万打到了三万。

    而鞑子的根基女真人只有几十万,这还是把逃亡在深山老林的野女真算上的。每伤亡一个,没有十几年根本无法恢复,这是不可逆转的伤亡。所以在东江军不要命的打法中,鞑子只能匆匆逃离了朝鲜,此番劳师动众,伤筋动骨,却只得到了一纸空文。

    毛文龙在二十四年前从军开始,便一直和努尔哈赤等女真将领打交道,深知其虚实。恰好此时魏忠贤对东江镇的支援已经到位,百万粮饷,以及士卒补充,此消彼长下,正是扩大战果的大好时机。

    这时辽南传来噩耗,部将徐敷奏意图带走辽南军民,投奔宁远。消息传来,几乎压垮这位一心复辽的岛帅。为了保全基业,他匆匆将大军交与副帅陈继盛,便直奔辽南。

    可还是晚了一步,只拦下了一半军民。辽南几年打下的基业,就此损失大半。

    安顿好辽南军民,他回到皮岛,一度显得意志消沉。这两年虽然取得了不少胜利,可辽南基地毁了,朝鲜基地毁了,皮岛等岛屿虽然完好,可岛上的军队折损近半。

    六年的积蓄消耗殆尽,可是毛文龙没有时间继续消沉,一大堆烂摊子需要他收拾。好不容易舔了几个月伤口,鞑子又起几万大军进攻东江镇,东江军再一次取得胜利,并乘胜追击,取得了萨尔浒大捷。

    战争打的是国力,是消耗,几个月的积蓄再一次耗空。好不容易战争消停了,东江镇各路人马正休养生息,摩拳擦掌,准备积蓄力量再大干一场。

    这时又传来袁崇焕封锁东江镇的消息,辽东、天津、登莱凡驶往东江的船只一律得在觉华岛受检。而觉华岛正在宁远城外三十里处,可谓是在袁崇焕眼皮子底下。

    所以此番沈世魁开拓海贸,是为了让东江镇不受制于人,而毛文龙亲赴宁远,同样是为了让东江镇不再被辽西拖后腿。

    可毛文龙的为人处事早在年少掷书拔刀时便已经注定,他久未读书,早不知读书人的待人接物是那般。他以为的真性情,会是别人眼里的挑衅,他认为的正常,恰恰是他人眼中的不正常。

    剑虽然认为书应该和它一样要敢拼敢闯,却待书以柔。书认为剑必须要能弯能折,便当中给了它一击。剑折了,书才意识到自己的相当然。

    书在最后关头,学会了剑的硬,也敢拼敢闯了,书剑共护的朝廷和百姓,却一起将书撕得粉碎,碎成了三千六百块,被那群懵懂的百姓争相吞进了肚子里。

    第三十七章 皮岛

    目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三十七章 皮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gwjd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