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1983年中央电视台首届春节联欢晚会面世以来,国人的年夜饭就增加了一道精神大餐,伴随几代人整整走过悠悠四十载。尤其是早些年的春晚,节目精彩纷呈,艺术家们的精湛表演叹为观止,给我们留下的欢歌笑语,是永远无法抹去的记忆。高山仰止,富足的精神世界无可替代,那就是一座座不可逾越的高峰。
1983年的除夕,电视机还没普及到千家万户。还在读初中的我跟着哥哥们跑到母亲的单位看电视,只听说那晚有春节晚会,而晚会的概念对我们而言几乎为零。这一次晚会带给国人的视听盛宴深入人心,久久回味欲罢不能,从此,每年的春晚便成为千家万户年夜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83年的央视春晚开辟了春晚的先河,尽管节目相对单调了一些,但因为受邀出场的大都是文艺界大师,个个功力非凡,倾心表演,加上筛选出的节目都是精品,无论是相声、小品、歌舞、戏曲、还是杂技都叹为观止,给观众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成为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艺术典范。
四十年一晃而过,如今,参加首届春晚的有些老艺术家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比如相声界的泰斗级人物侯宝林先生,深受大众喜爱的马季先生,侯耀文先生、哑剧表演艺术家王景愚先生,电影演员小品表演艺术家严顺开先生。斯人已去,但他们演绎的作品在岁月的长河中经受了洗礼,依然如粒粒珍珠璀璨闪耀,历久弥新,成为永恒的经典。
在历届春晚中,小品无疑备受追捧,那些年的除夕,最喜爱最期待的莫过于陈佩斯和朱时茂这对老搭档表演的小品,《吃面条》、《羊肉串》、《警察与小偷》、《姐夫与小舅子》、《主角与配角》、《胡椒面》,随便拎出一段都能让人捧腹笑岔气。科班出身的陈与朱本来就是知名电影演员,小品之前只是他们训练表演技能的一个科目,作为一种全新的舞台表演形式被搬上春晚,陈与朱功不可没。他们让国人初次感受到小品的魅力,从此欲罢不能。但因种种原因,后来的春晚再也看不到他们活跃的的身影,不能不说是一种深深的遗憾。陈与朱表演的经典小品,不仅给人精神上的愉悦,而且内容健康向上充满正能量,风趣幽默让人忍俊不禁之外,总能给人以警示与启迪,发人深省。在他们之后的春晚舞台也陆续推出不少新人新作,但与之相比,仍然难以望其项背。
早年的春晚给我留下的另一深刻印象就是歌曲,那些年的春晚之后,台上的很多歌曲都会被人们传唱,很多歌手也因此被观众认可而名声鹊起。如著名歌唱家李谷一的《乡恋》、费翔的《冬天里的一把火》、《故乡的云》、郑绪岚演唱的《牧羊曲》、《大海啊,故乡》、香港歌手张明敏演唱的《我的中国心》、陈红、蔡国庆、江涛等演唱的《常回家看看》、以及王菲、那英演唱的《相约九八》,这些春晚金曲无不成为当年最流行的热歌,并被传唱至今。
不知不觉中,春晚的吸引力大不如前,有时看一会索然无味,有时看着看着进入梦乡。有人说是时代在发展,国人的精神追求也在潜移默化中悄悄发生了变化。一家人围在银屏前欢度除夕,守岁过年不再是唯一的选择;也有人说,春晚从谁上谁火变成了谁火谁上,网友调侃是在“数星星”。从昔日的造星舞台,到今日的谁火谁上,节目组面临的尴尬与无奈由此可见一斑。
无论如何,感谢央视春晚曾经给我们带来的无限欢乐和精神的愉悦与充实,伴随我们走过了青春时光,留在记忆深处的美好值得我们铭记、珍藏、永远怀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