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梅
唐代: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花草树木禁不住冬日的严寒,好像要折断一样,但是梅花的根却感受到了春天,吸取了地下的暖气,恢复了生机。前面村子的深雪里,唯独绽放出了一只梅花,他的幽香随风飘扬着,连鸟儿都被他吸引了过来,来看看这素艳的早梅。明年他还会按时开放,望到春台这里来。
作者,再一次机会下带着他的诗去拜访郑谷,看到他的诗,告诉他给一只不是更好,如此将郑谷看做他的一字之师,可是“一支”就真的好吗?我并不这么认为,在他改之前还是 数支,我认为数支更好一些。
首先,“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又没是为了跟万木对照,其他植物都被冻的好像都要折断似的,但是梅花独开,而数支,更是能体现出它的生命力所在,虽然一支更能体现出他的孤傲,但是,反而缺失了那种旺盛的生命力,数支可能更好一些。
其次,“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在这里,如果用一支的话,可能会更加夸大他的事实,而且,数支才能聚集出它的香,才能将飞禽吸引过来,我认为他过于夸大了事实,所以,反而数支更好,引来的飞禽,才能亏窥到它的素颜。
还有,作者写这首诗的本意是什么呢?在我看来这个问题,好多人都已经忽略了,人们都单纯的把它当成一首写梅的诗,没是多么的傲骨,屹立在寒风之中,一支,只有一支,可是,他们去忘记了作者写这首诗的本意,或许连作者也忘记了他写这首诗的本意。作者本人,登科失败,心情低落,在心情低落中,写出了这首诗,在那种情感的渲染下,他为报效祖国和政治理想,全都写入了他的诗中,齐己生活在晚唐五代,又是出家的僧人,但这首诗却没有丝毫颓废萎靡的晚唐气象,也没有丝毫清绝枯寂的佛门意绪。在这样的社会中,齐己多么想对国家出一份力,国家萎靡,晚唐气象。但是,她在改的时候,可能已经忘记了这件事,一支,可能只为了体现他的早,但是他忘了诗的后半部分,还有他的政治理想,他想早日登科的理想。
所以我认为数支梅好,才更能体现他诗的本意和作者的理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