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想起来一种对话,总是会引起辩解与争论。
当我说对孩子要放手、将来要让他自己决定人生、他结不结婚都没关系……
总是会收到一句标准回复:你现在说说,到时候嘛别比谁都急哦……
听到这样的言论,总是会气急。
因为我无法对还没发生的事当作事实论据来用,我的反驳又总是那么无力。现在,我会说的是:谁也不能保证将来啊,我只说我现在的想法,我现在这样想说得有错吗?将来说不定我也就是这样做的呢?你能保证我一定不会这样做吗?不就是畅想未来吗?难道你说的不是你的想当然吗?怎么这么扫兴啊?
尽管如此,心里依然是不痛快的。想来,那是从根本上不被理解的感觉,是认知上的一种差距感。
孩子要离开,孩子与我所想不同,这是我作为母亲的功课,但我的难过与不舍不是阻碍他的理由。作为母亲,我必须承担起自己的功课,而不是给孩子束缚。
不是我说的轻巧,也不是我很坦然无所谓,是知道我的承担,是要学会放手让孩子自由。
这样的理念在我心里已经确立,那么我一定会朝这个方向去做。将来,或许我会变,但我的变,我相信是变得更通透,更豁达地支持孩子。
为什么到了一定时候就必然要操心孩子的婚姻?为什么母亲就一定是那个模样?一定要给人套上刻板的标准印象?
关于标准,似乎一直以来都在听这种言论,我的生气不是从谈论孩子开始的,是很早就开始了。我被那些观念捆绑了,我想放孩子自由……
如果孩子不断有想法,不断去尝试,我会允许,会鼓励。哪怕三心二意又怎样呢?没长性又怎样呢?人生的定论还早着呢!
其实,完全没有必要如此应激,何必去驳斥呢?又何必去为自己宣言呢?很多时候,这不过是场闲聊,也未必是如此想,也可能是在没话找话,一种常规套路的闲话罢了。
即便真是如此想法,那么认知上的差异,争论也不过是白费口舌罢了。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是没有意义的。
以后,要慢慢练习,坦然地面对“误解”才是。
可以表达,但不必气急,不必争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