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一日放学带着小儿去快餐店用餐,吃好后我将剩余的食物拿到前台打包,然后小儿在后面带着喝的饮料跟着,在我打包好以后,回头发现小儿在柜台前站着不动,我问怎么了?我顺着小儿指的地方看到洒了一地的饮料。
于是安慰到:洒了就洒了,打包盒里还有一杯,喝那一杯就可以了。小儿接着说到:“不是我自己洒的,是那个小哥哥拿托盘的时候托盘给碰倒的”
“嗯,小哥哥也不是故意的,就这么算了吧!”一边说着就拉着他的小手往外走,但是他不动,“你是需要那个小哥哥的道歉吗?他没有跟你说对不起?”小儿点点头。
看着小儿那忧郁和生气的眼神,或许“对不起”对于他们真的太重要,干脆带着他来到那个小哥哥的用餐旁问到“你刚才是不是把我们的饮料碰掉了,是不是要跟我们道歉?”
然后对方妈妈问清楚原因后,跟小儿说“阿姨再给你买一杯吧!”我赶紧说到“不用了,我们还有一杯还没打开呢!”
这个时候小儿继续说到:“可是我们本来有两杯,难道撞掉了只道歉不用赔偿吗?”我尴尬了,小哥哥的妈妈也尴尬了。
看着对方带着个大的,怀里抱着个小的,还要去前台再点餐给补上这杯饮料。我建议到“要不然妈妈付钱再给你买一杯,其实咱们餐盒里这一杯你也喝不完的。。”小儿说:“不一样。我们买和他们赔偿是两回事。”
看着小哥哥的妈妈在吧台点餐等待,一手抱娃一手拿着餐盘走过来递给小儿。我竟然觉有些不好意思。
可是这事后再回想起来,或许我们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处理原则对于小孩子来说不见得是一件好事。或许还会带给小孩一种凡事自己需要吃亏的懦弱感。想到这里心中一颤。
按照正常的处理思路,其实我们大人还远远没有小孩子可以坚守原则,对方将我的东西碰掉洒掉了,理应当时就给我们道歉,而不是无视的走过去。撞掉了东西也应该如数的赔偿给对方才行。所以小儿是对的,而我的想法是错的。
再回想起来,如果为了省的麻烦,无所谓的态度直接将孩子带回来,而不去讨回这个“对不起”,那么小孩子会不会无法理解为什么对方做错了事情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为什么自己做错事情却需要给别人说“对不起”的想法?他是无法理解什么是严格律己,宽以待人。
五六岁小孩的是非观:对就是对,错就是错。错了就得有错的态度。也许我们觉得无所谓的事情对于他们来说是很严肃的一件事情。
而且息事宁人的处事方法有的时候会将我们带入一种误区,我们会不自觉的偏向于不麻烦别人以及谦让的心理而让自己放弃选择的权利。比如去旅馆会不好意思的去跟旅馆老板寻求需要的东西,比如水杯,茶具等。上班面试不好意思询问领导给开多少钱的工资,就连请假有时候也会小心翼翼等等。其实那些本来就是我们拥有的权利,却因为自己的一种自认为的“修养”而有一种“罪恶”愧疚感。
就像对方的小孩本来就该赔偿我们一杯饮料,而且对方也赔偿了,但是却觉得自己好像有点小题大做,还有点不好意思。这该死的心理谁能用个恰当的词语解释呢?!
如果是我一个人在那,被别人不小心碰掉了,我会选择自己再买一杯而不是去跟对方讨论道歉的事情,因为自己会觉得太劳心劳神,而且自己又不是买不起。压根就不会有要让对方赔偿的想法。所以,我觉得我应该是有一些“病”的,这个病就是“不好意思”以及过分的“谦让”。
很多时候我们大人还真的不如小孩子:做事果断,是非分明。该争取的时候是要争取的。希望我们都不要因为谦让而失去选择的权利。
尤其是在工作中,对于客户提出的条款和价格该拒绝的时候别觉得不好意思拒绝,在拿提成的时候也不要因为不好意思而让领导把该给的零头抹去。
吃亏可能是福,但吃亏就是吃亏,而且吃亏习惯了就觉得自己理应吃亏,不吃点亏自己就觉得自己是个“事多”的人。比如上面事件中的我。而且别人也会觉得你该吃亏,还想让你多吃点亏。
所以对于一些原则性的问题,还是原则性的处理比较好,不要有一直吃亏的习惯。
我也要治治自己的这个“病”,你有这个病吗?
千万不要让自己的吃亏变成别人的理所当然,光明正大的占便宜的理由和借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