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对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意义。要处理好自己向30岁的过度,必须深入自己以及与自己相关的生活,才能找到最终,最适合自己的答案。”
想到这里,桃檬开始试图梳理自己,梳理那个最独特的自己。可是,却不知道从哪里下手。桃檬脑子里迅速过滤:“桃檬,女,29岁零5个月零11天,某金融公司中层,斯坦福毕业,业务能力很强,对自我认知深刻,但是比较单纯,心机不深,管理能力并不突出……”
桃檬想着想着,觉得是没有头绪的,自己经过了将近30年的成长,背景已经变得很复杂,信息也很繁多,要对这么多的过往痕迹进行梳理,进而归纳整理并认识到那个最独特的自己,并不容易。
问题越想越复杂,桃檬决定回归到原点,还是思考那个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吧:“怎么才能做自己的命运的主人,把握人生的症结呢?”
边走边想边参观,桃檬不禁走到了一个巨大的石门前。桃檬找不到前行的路了,这时候遇到了一个优雅穿着白色袍子的老人。
通过介绍,桃檬发现,原来,这个白袍子老人就是这个30岁主题博物馆的馆长。可是,桃檬想起来,刚刚入口处的简介,说这个主题博物馆的馆长是桃檬,那不就是自己么?难道,这个白色袍子的老人,是几十年后的自己么?
桃檬带着迷惑,但是,她又不好意思问白色袍子老人,她是不是多年后的自己。难道时空穿越了么?桃檬可是不相信这些的。桃檬顺着思维,礼貌地轻轻地问:“馆长,你好。请问一个人应该怎么样对待他的30岁呢?解开30岁秘密的症结是什么?”
老人好像听到桃檬的问题并不惊讶,好像早就知道桃檬要问这些似的。老人用特别好听的慈祥的声音说:“姑娘,跟我来。”
老人微笑着轻轻敲打了一下这个巨大的石门,石门变成了可以推动的几个门。老人敲开了其中的一扇门,用眼色示意桃檬进去。
这扇门里,有一尊蜡像,是一位男士,年纪三十岁出头。蜡像下面有一个类似简介一样的牌子,上面写着几行小字“李钊,男,36岁,某跨国500强公司驻香港主管。”看着看着,桃檬仿佛被催眠一般,被一束光带进了李钊的时空隧道。桃檬通过观察发现,在李钊的现实生活中,他是一个精神非常富足的人,喜欢交友,也热爱运动,整个人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能年轻个十岁,三十多岁的人,看上去却只有二十几岁的样子。
李钊的经济状况一般,说不上富有,也不算贫穷。十年前在美国纽约买了一套二手房。目前租住在华盛顿。七年前结了婚,媳妇是个美国姑娘。婚后,媳妇一直忙着读书,并没有要孩子,还出过留学了几年。老婆并不上班的,只做一些兼职的零散活,主要的经历来源都在李钊。
在要孩子方面也历经波折。婚后,两个人都想玩几年所以一直就没要小孩。等到想要了,媳妇又考上了日本早稻田大学的心理学博士,所以就出国读书了两年多。在这两年的时间里,两个人长期分居,要孩子更不可能了。前年由于日本地震,老婆才回到北京,已经34岁高龄了。总是怀不上。最后,只能做试管婴儿了。在做试管婴儿的那段时间,李钊天天愁眉苦脸,整个人都憔悴了好多。不过,他却从不抱怨,只是略微有点发愁。经过几次可能的失败的恐吓,最终终于如愿以偿,妻子今年诞下了一个8斤重的男宝宝。
他做主管已经有快8年的时间了,按理说,也该继续在职业的道路上往前更进一步。前年的时候,也面临一次升迁的机会,但是被公司里一个比自己小三四岁的、更加精明能干的女性挤了下来。自己只能继续甘居人下,在比自己小三岁的女性手底下工作。之所以,在这个单位继续留下去,用他的话说,很早他就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他也不想放弃目前这个安逸的工作和职位。他周围也由各种大老板。但是,他并不羡慕,反而是他周围的那些比他有钱有实力的朋友羡慕他的自在和逍遥。李钊是一个幸福的典范。
光瞬间消失了,白袍老人又为桃檬敲开了另外一扇石门。里面也有一尊蜡像,也是一个30多岁的男性。下面也有一个类似简介一样的牌子,上面写着几行小字“宋晓良,男,自由撰稿人、作家。”看着看着,桃檬又仿佛被催眠了一般,被一束光带进了宋晓良的时光隧道。宋晓良身价上亿。在香港来说,是个中产阶级。他1999年从内地来到香港,文化水平并不高,就是一个文字的爱好者。单靠写稿,在着过去的十几年里,在香港买了两套房子,日本大阪还有一套,泰国还有一套。为人非常的勤奋,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他常常逢人便说的一句话便是:“我很忙,有很多事情要做,却总是没有时间。时间不够用,是他自己最大的问题。”
他广泛交友,身兼数职,做编剧,还坚持在某旅行公司做经理。常常有人找他一起创业。但是,他最大的问题是,他对自己的当下并不是特别满足,他想获得更大的成功,却总是发现一些不如自己的人成了,而自己却还是那样靠勤奋度日。
宋晓良这十年,身边很多不如他的人,都功成名就了。刚来香港的时候,他之前也有一个喜欢文学的朋友,这么多年一直坚持做软件开发,一直很穷,早年连饭都吃不上。坚持了十几年之后,终于有了回报。现在整个人历练的都非常成熟,谈吐举止都是成功男人的味道,身家也早已飘升过几亿。前几年,他还帮助了一个小厨师成为大厨+名人。这个小厨师是他之前的一个作者,经过他的指点,写专栏又当厨师的情况下,也成为了名厨和名笔,现在身价也不菲,还在香港开了一家主题餐厅,目前正准备连锁。
倒是他自己,这么多年,一直忙忙碌碌,却是瞎忙,一直突破不了年收入几百万的瓶颈。
勤奋有余而智慧不足,成就并不大。既想干这个,又想干那个,为不知道该放弃哪个而忧愁。他想自己看过别人成功,也帮助过人成功,为啥自己就一直没成功呢。
宋晓良也分析自己,优点是勤奋、并且热情,喜欢交际。比如带他去某个展览,他总能发现记者的特质,第一时间拿到对方的名片。他是百事通,找不到任何人的联系方式,只要一问他就能立马找到了。可是,他也没有家庭的束缚,没有孩子的牵绊,这些年身体越来越不好,成功也越来越遥远,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没有一个明确的着力点,而是四处发了力。导致瞎忙。
看过他们两个的故事,桃檬心理一阵触动。这时候,白袍子老人过来了。白袍子老人问:“姑娘,刚才两个故事你看懂了么?这个就是我要告诉你的答案。”
“答案?是什么呢?”桃檬疑惑的问,边问边思考着刚才两个人的差别,其实宋晓良更加多金也更加忙碌,但是他的成就感和幸福指数却比李钊低很多。同时,也并不比优先的李钊更成功。勤奋换来的只是汗水的回报,财富的稍微多一些而已。为什么呢?
李钊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所以,一直悠闲、淡定,精神放松,轻轻松就走到自己想要的地方。
宋晓良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这边搞搞,那边搞搞,能赚到钱的都做,导致这些年体力透支,财富是多积累了一些,但是从事业的高度上并不比李钊高。从人生的完整度和幸福度上评价,反而还是低得。
“人生,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一定要想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
“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的人,往往内心坚定。可以达到无欲则刚的境界,并且人生都不会过得很差。而这个也是造成同等条件的人差别的根本原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