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阵子,整理花名册熟悉人员信息时,发现所在的小山村绝大部分人都姓z,少数人是其它姓氏,零星的几个不同姓氏格外显眼。
问村里人,答:z姓的都是祖辈都在村里生活的人,不同姓的大都是外来的,主要是上门女婿。
走村入户的过程中,发现赘婿现象在村里还挺普遍,一般只要是两个女孩的家庭,婚姻选择上大都会是一个外嫁出去,一个招赘进来,不管家里的女孩是否在外工作。
大家并不避谈入赘这回事,一般都是大方承认,大约也是司空见惯、见怪不怪了,且有赘婿的家庭,女性话语quan明显更多。
乍一看,以为此地民风开化,并不像汉文化中普遍存在的认为“招赘”是需要避讳的那种情形、当着当事人不便提起,但若细究,就会知道这只是表象。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不止适用于宏大叙事,家庭生活这种社会最小单元,依然自觉遵循或沿用此规律。
一般来说,来这小山村入赘的男子,都是难以凭个人能力、经济实力顺利讨到老婆的人,如果不愿意入赘,很可能一直维持光棍状态,入赘几乎成了他们能步入婚姻、拥有正常家庭生活的唯一途径。
山村入赘,是农村底层男人实现自身跃迁——易地而居,迁入女家——的一种生活方式,只不过山村赘婿得到的,除婚姻外,物质寥寥,更无法提阶层晋升。
与那些入赘豪门、继承可观家产甚至拥有一个超高事业起点的男人相比,山村赘婿的做法更接近婚姻的原初目的:组建家庭,生儿育女,传宗接代。
在这种人文环境下,有赘婿的家庭里就相应地引申出另一种现象:基本都生两个孩子,第一个孩子随母姓、随母落户口,第二个孩子随父姓、随父落户口,不偏不倚,公平合理。
于是,村里就常见到同父同母的亲兄妹不同姓且户口也不在同一个户口本上的情形。
想起若干年前,有年轻女孩谈到其刚生完双胞胎时,因给孩子起名要求其一随自己姓、落户口,遭夫家拒绝,一怒之下带着双胞胎回娘家以施压,现在看来,这中间的博弈,仍是双方经济状况、家庭话语quan的撕扯罢了。
婚姻,从来都是人社会属性的集中体现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