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圣吉这次重新修订畅销经典《第五项修炼》,背后是15年来把原书理念付诸实践的经验和案例。圣吉明确指出,从长远来看,你的组织唯一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就是比对手更好更快的学习能力。15年前,许多《第五项修炼》的核心理念都曾显得很激进。但这些理念的许多应用方法,后来已经被融入到人们观察世界的方式中,也被整合到人们的管理实践中《第五项修炼》描述了公司如何通过采用学习型组织的战略和行动对策,来排除威胁组织效率和事业成功的“学习障碍”。在学习型组织中,新型的、扩展性的思考模式得到培育,集体的热望得到释放,大家不断在学习如何开创自己真心向往的成就。 《第五项修炼》来自于作者的理念:“组织唯一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就是比对手更好的学习能力”。这里有一个关键词,就是组织。当然,换成个人也合理,但是我们回归到本书,关键词组织很重要。。把组织画成一棵树,向上生长的竞争力包含了五项重要的构建技术:
1,系统思考
2,自我超越
3,心智模式
4,共同愿景
5,团队学习
第一章中曾以莱特兄弟和DC-3的案例,说明了发明与整合的关系。如何让重于空气的物体飞起来,这是理论要解决的问题;莱特兄弟的尝试则是将理论变成现实的创新、探索,是“发明”;但是,直到数十年之后,第一部DC-3型飞机的出现才标志着商业航空时代的真正开始。虽然DC-3型飞机没有任何新的发明,却是把许多科技成果、技术有效地整合到一起的结果。在圣吉看来,“五项修炼”虽没有什么独特的发明,但他希望其能成为整合众多科研成果、助力企业“飞行”的商业框架。我认为彼得·圣吉对“五项修炼”的定位是准确的。
同样,在我看来,U型理论也非原创性发明,虽然作者基于150多位领导者的访谈,逐步迭代、提出了一个具有三个层次、七个步骤的框架,并将其命名为“理论”,但我认为,更精准的说法是:U型理论也是整合了聆听、对话、教练、灵性、禅修等众多实践成果的行动框架。
因此,无论是U型理论,还是五项修炼,都不是原创性理论,而是面向实践的行动框架,不存在谁是谁的基础的问题。
第二,U型理论与五项修炼的目的与重点有差异
正如《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一书的副标题所显示的,五项修炼的目的在于提供一个帮助企业创建学习型组织的行动架构。而《U型理论》一书的副标题是“Leading from the future as it emerges”(引领正在生成的未来),揭示了它的本质是有关领导力和组织变革的。由此可知,二者的重点并不相同。
从内容上看也是如此。虽然“五项修炼”是一个体系,先后出过数本书(包括《第五项修炼》《第五项修炼·实践篇》《变革之舞》《学习型学校》《第五项修炼·心灵篇》),但其核心内容基本上都围绕着一个中心,即如何透过“五项修炼”(包括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团队学习、塑造共同愿景和系统思考),推动组织学习与发展,从而成为一个学习型组织。《U型理论》的核心内容是阐述Otto提出的深层次创新、变革的“U型过程”,包括三重打开(“开放的头脑”、“开放的心灵”、“开放的意志”)、七个过程(暂悬、感知、放下、自然流现、接纳、原型、实施)。因此,大致可以说,五项修炼侧重于组织系统层面(横向)的整合,而U型理论侧重于组织变革过程(纵向)的整合。当然,“五项修炼”体系中的《变革之舞》也对以五项修炼来推动组织变革的过程进行了剖析。
第三,U型理论与五项修炼的理论起源不同
尽管“五项修炼”整合了Argyris和Schon等人的行动科学、组织心理学,以及其他社会科学的一些研究成果(如深度汇谈、心智模式、团体动力学等),但其理论基础与缘起是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这是彼得·圣吉的博士导师、MIT资深教授Jay Forrester创立的一门科学,初期是借鉴系统论的思想来研究组织、城市和社会的发展动态,后来逐步发展成理论基础深厚、体系完备、工具与方法成熟的一个学科领域,有各个领域的丰硕成果,“五项修炼”只是其中之一。
相比而言,U型理论并未有明确的师承起源。也就是说,它并非基于某一个学科理论体系衍生出来的,而是基于作者访谈、触发并逐渐迭代形成的一项研究成果。从命名(Theory U)上,我们能感受到Otto的抱负,他希望这是一个开创性的理论(尽管人们对什么是“理论”存在着诸多不同的理解),但从内容上看,U型理论里面有社会心理学、教练、灵性、禅修等多个学科门类的影子。
U型理论与五项修炼的关联
尽管存在上述不同,U型理论与五项修炼仍然有很深的渊源和关联。这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1)Otto Scharmer和彼得·圣吉有一起共事、合作研究的经历,这不仅体现在他们曾一起探讨系统思考、组织变革的话题,也体现在双方有一些项目上的合作(如联合国全球契约的ELIAS项目)。双方共事的产出,包括彼得·圣吉和Otto Scharmer作为合著者的《第五项修炼·心灵篇》(英文书名为Presence),也包括后来触发和实践U型理论的一些跨国项目。因此,在我翻译的《U型理论》中译本第一版中,其中一条宣传语是“U型理论是《第五项修炼·心灵篇》的理论内核”,是准确的,但绝不能说“U型理论是五项修炼的核心理论”。
(2)U型过程的框架中可以而且应该融入包括系统思考、深度汇谈和改善心智模式等在内的诸多方法与工具。例如,U型过程的第一步“暂悬(suspending)”,就是彼得·圣吉在五项修炼中提到的搁置判断;Otto所讲的“评判之声”也是Argyris和圣吉等所讲的心智模式中的“推断”过程;要做到全方位的“感知(sensing)”,包括换位思考,离不开聆听、深度对话等。
(3)五项修炼是一个集大成的体系,无论是哪一项修炼,要想做到位,都不容易。事实上,要是能把五项修炼吃透了、用精了,一样可以经历与“自然流现”相似的境界。例如,彼得·圣吉描述的“自我超越”,理想境界是“活出生命的意义”,这和Presencing中所谓的“我是谁?我的使命是什么?”,是一致的;“深度汇谈”的境界也是“意义的流动”,与U型过程中的集体感知、换位思考等也是一致的。因此,不能说二者孰深孰浅。
(4)U型理论和五项修炼都涵盖或涉及个人、团队、组织和社会等多个社会集合层次,均可应用于上述方面的修为。如U型理论强调“开放”、“深潜”,可用于领导力的提升;五项修炼中的“自我超越”、“系统思考”、“改善心智模式”以及“塑造共同愿景”等多项内容中也与领导力紧密相关。再如,U型理论可适用于团队层面的共同创造,五项修炼中也“团队学习”、“塑造共同愿景”等适用于团队智慧提升的内容。此外,U型理论阐述了很多关于组织变革以及大规模社会系统变革的内容,也有一些成功的试点项目;而五项修炼在这些方面的实践案例更多。
综上所述,在我看来,U型理论与五项修炼大致并列,都是实践导向的行动框架,侧重点与目的不同,但有很深的渊源和关联,在某种程度上是互补、相容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