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原因,半个月回趟老家的节奏被打乱,错过的整个春天。
这个春天里,一个人带孩子上网课,公婆在医院里住着,每天提心吊胆着。
疏忽的老家爹妈,总以为他们在每日耕作中也是平淡。
五一先生加班两天,五月二号回到家,发现老母亲吊着胳膊,细看手腕肿着。这才跟我说起来,十多天前把手腕撞了下,骨裂。看着吊着的手腕,我能想象出来那会能肿起来多高,她得有多疼。嘴里埋怨着为什么不告诉我,心里心疼着他们不愿意给我们添麻烦的心情……申怡老师曾经在解读朱自清的《背影》中说道:天底下唯有父母之爱永远倾斜,他们那边沉重且伟大,而我们子女无论如何都不及。我们将这份沉重伟大的爱倾斜向自己的子女,而我们的父母默默倾斜向我们……
所谓的负重前行,我们以为自己很强大,其实柔韧的是他们,他们在默默中守护,守护我们的披荆斩棘。也在默默中承受,承受年老带来的一切,或者病痛,或者衰老。婆婆每次电话里那柔声的宽慰,我知道她也同样经历着我们去年经历的挣扎,其实比我更甚,生死在一种恐惧中蔓延,我们都在彼此中寻找希望。妈妈电话中是思念,更是体贴与温存,绝口不提的是农活里的疲惫与劳累,还有手腕骨裂后的疼痛……爸爸的操劳从做家务到农田农事,从耕地到播种……他依然是我心目中的英雄。我想这就是生活的滋味吧,五味杂陈,煨出生活的滋味,补养生命的精气神。
倔强的爸爸终于开口了,要求我们帮他种花生。于是,浩浩荡荡的一群人种花生去了。播种中,最繁琐的就当属种花生了,从打垄、扒垄到点窝、捻种、抹窝、喷药,再到放膜、压膜。爸爸忙坏了,每个环节的指导,从扒垄的高矮平整,好不容易大女婿出徒了。点窝看似的简单,从间距到深浅,再到保持垄不被破坏,尤其是间距时大时小,爸爸不断指导调整,小女婿出徒。而我跟妹妹毕竟从小干过农活,捻种不在话下。从一开始的生疏,一垄下来,我也找回童年的记忆般,播种稳当快速,每次落下妹妹好多。我们感叹,小时候干得多,这打下的童子功就是不一样。记得从二三年级开始,年年五一种花生是我童年的记忆,从拉犁到捻种、放膜,哪一样都是驾轻就熟,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就被爸爸妈妈都承担起来了。要不是妈妈手受伤,我想他们怎么也不愿意我们走进农田里帮他们吧。
干完农活,回来跟先生感叹,农田里晒着阳光流着汗,是安静的时光。先生从小没干过这个,第一次有这样的体会,但也因为扒地太心急,被爸爸提醒没注意,以至于到现在都腰疼,原来农活里的那来自于实践的智慧多么深刻,疼了好几天了。而我因为这两年热爱乡间地头,跟着爸爸妈妈重拾劳动的乐趣,竟然神清气爽。
回到家,张罗着做饭,爸爸生火,我烧火。热腾腾的饭吃起来格外香。
和和因为与邻居家回家的哥哥玩耍,错过了种花生,被央求着去地里看看种花生什么样。因为第二天种玉米,就提议到村头的河里看看。我们两个穿着水鞋,妈妈带着我们一起趁着落日去村头的河边。
到了村头,远远望去,一群白鹭一样的鸟儿迎着落日飞起,心中浮现“落霞与孤鹜齐飞”的诗句,无限感叹。童年时,从未注意自己的生活里竟是这般恬淡美好。原来,归来已经不是少年的自己,带着一份“看山不是山”的感叹。仿佛生活在眼下,是一份知足,知道自己珍重的是什么,然后采撷这样的时光,与母亲,还有孩子漫步这落霞漫天的时光里。母亲不懂诗词,她享受的是我们一起漫步的安闲。我与女儿走在淤泥里,看向的是近处淤泥,还有耸起来的芦苇荡……这一片曾经是我小时候游泳洗衣服、捉鱼摸虾的地方呢。
第二天清早醒来,爸爸早已经把早饭做好了,被小鸟叫醒的清新早晨。吃完饭做核酸去,女儿赶着去河里的大鹅鸭子,赶着赶着,自己就跑到前面去了。鸭鹅自然不敢走,女儿在前面一边跑一边笑。被我叫到后面来,她一边赶,一边大笑,鸭子走路好好笑,就那样摇摆,一边说,还一边表演起来。
做核酸的队伍很短,一会做完了,在旁边买了瓜果,还买了一块豆腐。先生开玩笑说,核酸不让聚集,咱村里像赶集一样,真是热闹呀。全家人都笑了,是呀,慢下来的农村就是这样,慢慢的节奏里,彼此之间都是暖暖的。做个核酸,买个菜,也没那么多急匆匆了。
一家人吃完饭做完核酸,到了地里,也才七点多。听着鸟鸣,大山深处的绿意盎然,呼吸清新空气,开始播种的生活。这次女儿跟来,一开始自己没事可做,自己玩起了泥巴,跟我说:妈妈,好无聊啊,这样太累了。
过会,施肥时,和和抢着跟爸爸干起来,兴致起来了,特别开心,告诉我这样就不累了。这就是孩子吧,兴之所至,就不觉得累了。无论是农活、家务活,当她真的参与进来时,她的价值得以发挥时,内心是愉悦的,甚至是光荣的。我想,每个孩子内心中都有一颗“爱劳动”的种子,而对于父母的我们而言,最重要的是呵护,给它适合发芽的土地,让她慢慢生长。
我想,阅读之所以有伟大的意义在于在阅读中我们在不断重建思维与认知,打破限制中超越与成长。而生命的平衡在于除了阅读,行动的实践是更为重要的打破认知的学习方式。阳明的“知行合一”,其实我们是在行动中建立真实的扎实的认知体系的,甚至比阅读更有力量。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两者的平衡需要我们去把握。我想,耕耘的力量就在于此。
家里母鸡孵小鸡了 爸爸拾的菜苗 地瓜苗 小时候勤工俭学小白蒿如今看来,古代文人的耕读传统的巨大启示在于“中和”二字,在行动中耕耘获得的鲜活智慧应用于职业之中,彼此互为增长,也互为启示。单纯的劳动是辛劳,在体悟中劳作是增长的智慧。何其有幸,做大地的女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