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构思了一篇文章《写给有二胎的父母》,爱与自由的理念,也讲了很多遇到问题的解决办法。花了两天时间写出来,修补了一天,大致满意了,于是分享到朋友圈和一个初中的微信群。阅读量70多,点赞数7,微信群里有几个同学看了之后,立马诧异的问:这是你写的?然后还有人给我贴“才女”标签,还有同学马上就里面的观点和我讨论。我以前几乎不发文章的。最近头脑想法比较多,并付诸行动,整理并写了出来。因为朋友圈很多朋友都有二胎了,所以便分享了出来。后来我观察了下,虽然有人点赞,但没有一个人转发,平时随处可见朋友圈各种转发。我想,我这个年龄阶段的人,朋友的朋友,很多都有二胎吧,分享是多么自然的事情。
我一点也不在意有没有人转发,但我开始思考这个现象存在背后的潜意识:妈的,以前她读书的时候,跟我水平差不多呢,我转发她的文章,岂不是贬低我自己吗?还有,那家伙以前文章还没我写得好呢,转发她的文章,岂不是掉份儿。而在微博里,某个网友甚至会转发和点赞我不经意写的一句话,因为他和你共振了。另外也想到了家庭关系模式里:父母极少夸孩子的行为,或者,孩子平时给父母建议,三番五次,当作耳边风,而对于外人同样的建议,执行起来,简直不要太麻溜。是不是都是这种潜意识在主导:表扬你就是打压我。其本质上是心里水平还处于二元的关系,即:控制,我掌握着主导权,打压你的价值,才能凸显我的价值,才能控制你。而没有发展到三元关系的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你好,我也可以好,承认每个人都是自己内在的中心。
后来有朋友提出:这只是其中一方面的原因,亲人朋友之间习惯性忽略的内在关系模式。我觉得确实有,后来我又思考,存在这种习惯性忽略甚至打压的内在关系模式背后的动力又是什么?我认为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动力之一:自恋。从婴儿时期开始,“我就是世界,世界就是我”的全能自恋的一元关系模式到二元,再到三元关系,其本质就是一个不断破除自恋的过程。而这种习惯性忽略的内在关系模式就一代一代传下来了,成为了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父母总是对自己不满意,为什么从来都是说别人家的孩子好的,怎么想都想不通的原因。
明白了这点,我知道我关闭朋友圈的原因了,我喜欢做美食,以前会将成果分享在朋友圈,收到的评论最多的就是:哇,又晒幸福了。可我真的是要晒幸福吗?才不是,我只是单纯的分享。起初我总是不明白,为什么看到这句话,觉得有点那么不自然,但又说不出是怎么回事。是的,现在我体会到了,这句话背后其实隐藏了了一份敌意。
现在想想,那些希望自我成长,想要破除自我价值感低的人,希望在熟人圈得到肯定,真的很难。我建议还是来微博吧,对自己说的每一句话点一个赞,为自己每发的一篇文章点一个赞。因为是很少有通过忽略你或者打压你就能找到存在感的陌生人(虽然也有杠精),他们若觉得不错,会为你点赞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