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蛤蟆的油:地狱来的魔鬼

蛤蟆的油:地狱来的魔鬼

作者: 水丰心 | 来源:发表于2018-05-09 13:58 被阅读34次

    蛤蟆的油:地狱来的魔鬼

    (黑泽明)

    黑泽明,日本电影导演。《罗生门》(1950年)获得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七武士》(1954)获威尼斯电影节银狮奖……

    1990年成为史上第一位获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的亚洲电影人;1999年被《时代周刊》评为“20世纪亚洲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为表达无限的崇敬之意,“黑泽明”词条由斯皮尔伯格、张艺谋共同撰写。

    他有三个迷弟,一个叫科波拉,一个叫斯皮尔伯格,一个叫卢卡斯,迷弟还有徐克和张艺谋等。

    (科波拉、黑泽明、斯皮尔伯格)

    张艺谋说:“我不敢去。无论如何,他是一位享誉全球的大师。在电影的王国里,我那时不过是个小人物。”

    科波拉说:“如果能和一位大师一起拍电影,我宁愿当一个助理。”这位大师就是黑泽明。

    今天不是列举导演黑泽明先生的电影成就和巨大影响,是说这本《蛤蟆的油》。

    (封面图。)

    先来看看什么是蛤蟆的油。有什么神奇?

    日本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在深山里,有种特别的蛤蟆,它和同类相比不仅外表更丑,而且还去多长了几条腿。人们抓到它后,将其放在镜前或玻璃箱内,蛤蟆一看到自己丑陋不堪的真面目,不禁吓出一身油。这种油,也是民间用来治疗烧伤烫伤的珍贵药材。

    原来黑泽明先生晚年回首往事,绝对没有自夸的意味在里面,反而有些自我嘲讽的幽默,把自己的过往,那么平淡地讲述,读后却让人能理解,这故事里并不丑陋的苦楚。

    他毫无夸耀自己的立场,对日本、乃至对世界电影艺术的贡献多么的巨大,虽然他是那么的伟大,乃至于他去世后,日本电影界尊敬地称他为“电影天皇”。

    蛤蟆的油:地狱来的魔鬼

    他知道自己有许多毛病,拍戏时,指挥调度严格,事事要求完美,大到场景调度,小到每一片拍入画面的的树叶,他这么专制和苛刻的程度让摄制组常常疲惫不堪。还经常固执己见,大喊大叫,吓坏工作人员。

    这么一个对电影热情、认真、固执的人,晚年自喻是站在镜前的蛤蟆,发现自己从前的种种不堪,吓出一身油……这是多么诚恳的自喻,又有些戏谑。

    可是这样厉害的人物,看似也有不一样的人生,比如在他的童年,简直可以说是炼狱一般的生活。

    黑泽明在第一章第三节就用《地狱》作为题目,原因是什么呢?

    当上电影导演以后,看稻垣浩先生描写弱智儿童的影片《被遗忘的孩子们》,里面这么镜头,场景在学校的教室,孩子们都在听课,可是只有一个学生,课桌离大家的行列,单独坐在一旁自顾自地玩。

    很平常的场景,不是吗?班里面总会有被人欺负的同学,几乎都司空见惯了。可是黑泽明看着就产生了莫名的忧郁,同时不由得心慌意乱,再也坐不下去了。

    想到这个孩子,自己好像在哪里见过,这么熟悉,突然想起来:

    那不就是自己吗?

    (黑泽明和科波拉)

    想到这里站起来去了走廊,坐在那里的沙发上,剧场的女员工问他怎么了,他回答了一句:“啊,没什么”便起来想要坐起来,但一阵恶心,简直要吐出来,结果她叫辆车把黑泽明送回家。

    到底这样一个看起来很普通场景,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冲击力,让一个观众看了能忧郁,以至于脑供血不足的境地,几乎要叫救护车送进医院救治了。

    黑泽明说他在森村小学上一年级时,学校这种地方对他来说纯粹是监狱。

    在教室里,只感到痛苦和难受,自己一动不动地坐在椅子上,也不能听课,估计上厕所都会有些紧张,他就一直透过窗注视着陪他来上学的家人,看着他在走廊上来回踱步。

    这样的场景简直能引人发笑,学生不上课来学校干嘛,他一定是弱智,是的,果然真的是弱智。

    上传中,请稍候... (幼年的黑泽丙午与黑泽明)

    回想过去,他还没到弱智那种程度,但智力发育很晚却是无可否认的。老师说的东西他根本不懂,只好自己玩自己的,课本呢,也不知道打没打开,应该都只是在桌子上,玩文具。

    通常差老师对待这样的学生最有办法,那就是孤立隔离,结果老师把他的桌椅挪到远离大家的地方,把他当做需要特殊对待的学生看待。

    一个孩子笨,会不招人喜欢,甚至被人讨厌,被贴上标签——你属于“异类”。

    别人和异类划清界限,看来这种事,到处都一样。小到通过你身上穿衣服的新与旧,看出你的阶层和穷富,当家长给孩子灌输贫富观念和等级意识后,他们见到小朋友可能会这样:你连这么便宜的玩具都没啊?很多孩子就会开始看不起别的孩子,就会说:不和你玩了。

    (《七武士》剧照)

    这种分歧扩大可以大到种族,、宗教、民族差异,这还不算,因为老师“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即是用打击的方式照顾。

    讲到课本是某一处,上课的老师常常望着他这边,说:“这个,黑泽君大概不懂吧?”或者是:“这对黑泽君来说很难回答的啦。”

    想想这是多么让人难受不堪,被区分对待,还要时不时拎出来示众,让其他人跟着优越,而在当时,他那么小,也就七八岁,面对可怕的人——老师(在日本大正年代初期,“老师”这称呼是“可怕的人”的代名词),他只能逆来顺受。

    每当此时,看到别的孩子都望着他嘿嘿窃笑,心里便非常难受。然而更伤心的正如老师所说,他的确不懂老师讲的究竟是什么。

    看到这里,想想这课一点都听不懂,又没有我们曾经的童蒙教育这般,只让你背诵三百千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和《千家诗》)就可以,听不懂没关系,因为以后你可以“学而时习之”,这种课程只需要记下来。那看起来真是没有办法的事。后来发展到黑泽明开会立正都难受。

    早晨朝会上,老师一喊立正口令,一会儿工夫他准扑通一声跌倒。好像是一听到喊立正他就紧张,以至晕倒。就这样被抬到医务室去,放在病床上,然后护士照顾他。

    无形之中精神上被施加压力,长此以往,便受到影响,乃至于产生生理反应。同时,其他同学们,也都反映出了极大的热情。

    蛤蟆的油:地狱来的魔鬼

    下雨天,室内玩抛球游戏,球朝黑泽明飞来,他却接不住。大概同学们觉得很有趣,都拼命拿球砸他,常常砸得很疼,让人心里不痛快,他把砸到自己身上的球拾起来,扔到室外雨地里去。他拿球出气,让你们砸!

    “干什么!”老师大声怒斥他。

    现在懂得老师发火的原因,当时还不明白,可是连迁怒的权利都不可以,这就是人的本能反应,把砸向自己的心烦的球拾起来,扔出去,这有什么不对?

    小学一年级到二年级,他简直就像在地狱受罪一般。

    黑泽明当时受的这种折磨,恐怕现在依然存在,他文中写到:现在看来,只按老规矩行事,把智力发展较迟的孩子送进学校,简直是罪恶行径。

    因为孩子的智力发展参差不齐,有五岁时就像七岁那么聪明的孩子,便有虽然七岁却只有五岁智力水平的孩子。智力的发展有快有慢,一年一年的水平,对于不同的孩子,那种僵死的规定完全是错误的。

    (《七武士》剧照)

    这就是我们一直说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必要。父母和老师是最好的教育,学校制度灵活运用,学生相处怎么和睦,也是一个课题。

    刻薄而不知变通的老师会把孩子隔离开,本质上是种漠视。这种做法,显然没有打骂孩子这么严重,可是这种手段,如同拿刀扎人,对摧毁一个孩子,立地有效,仅仅满足了老师对课堂秩序的维护要求。

    僵化的制度,可怕的老师,对一个人的身心造成的痛苦,可以延续很久。这种做法,只是把别人看成异类的想法,是缺乏关怀的偏见。

    武断一点说:偏见产生暴力,暴力是地狱魔鬼的通行证。好的老师会想怎么化解偏见,而不是制造摩擦,看到优点加以发扬,扬长避短,帮助一个人成长。

    黑泽明小时候是个“爱哭鬼”,被人起外号叫“酥糖”,哥哥黑泽丙午还经常骂他。而同时他在痛苦地成长着,并一步步攀向山顶。

    后来黑泽明智力清醒过来,转校上黑田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就不同了,因为他遇到了天使,天使们启迪了他的自信,促进了他的成长。那是另一个故事了,我们下次再说。

    黑泽明晚年画像。

    (图片来自于网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蛤蟆的油:地狱来的魔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hinr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