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研学(二)

研学(二)

作者: 琴韵无声 | 来源:发表于2023-11-30 22:25 被阅读0次

清晨,拉开宾馆的窗帘,呈现在我面前的大别山又是另一番景象,与昨晚山风呼呼,雪花飘飘不一样的是:晨雾轻盈,骄阳升起。阳光、蓝天、青山、石壁,交相辉映。今天是一个无比灿烂的艳阳天!

吃完早饭,我们整队出发,乘上大巴车,再一次体会“山路十八弯”,驶过蜿蜒曲折的盘山路,我们来到了岳西县大别山烈士陵园。

陵园依山傍水,山岭逶迤,苍松翠柏,绿树成荫。踏上这片神圣土地,肃穆而又庄严的气氛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拾级而上,来到了烈士纪念碑前。纪念碑始建于1958年,碑高13.5米,寓意在大别山牺牲的13.5万名英烈。碑身为乳白色,由巨石垒成,其正面镌刻朱德总司令题写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8个鎏金大字。碑座四周竖立着38根大理石立柱,寓意岳西牺牲的3.8万人民群众。

我们全体师生肃立在碑前,静听讲解员为我们生动的讲述那一段段有血有肉的历史事实,带我们穿回到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里。学生们在这里庄严的宣誓将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此时,阳光透过参松翠柏的枝叶间如万道金光照射在孩子们的身上,祥和而安宁。这是先烈们用他们的伟岸的身躯为我们换来了宁静祥和的生活。全体学生们以纪念碑为背景,把自己定格在纪念碑前,以留影的方式告慰英灵,请先驱们放心,强国有我。

放眼望去,连绵的群山红黄蓝绿,在阳光下斑斓,在蓝天下闪耀。拥立在它怀中的是一座现代化的城市,长眠地下的英烈们俯瞰着着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江山日新月异,定会欣慰无比。

继续向前攀登,来到大别山革命纪念馆。纪念馆碧瓦飞甍,雕梁画栋,长廊环绕,既古典又现代。走进展厅,一件件遗物,一张张照片,一幅幅油画都在述说着那一段可歌可泣的峥嵘岁月,穿越到那一段血雨腥风的战争年代。让我们为之动容,也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这个安宁闲适的小县城,就是当年那个承载着革命重任、无数仁人志士浴血奋战的英勇之地。

随后我们来到了王步文的故居,这是王步文少年居住、读书和完婚的地方。“是革命家,是教育家,怀如此奇才,生而无愧;为革命死,为大众死,仗这般大义,死又何妨!”这是王步文英勇就义前为自己吟出的一副挽联。这是烈士一生的战斗历程,也是烈士的高尚品质、志向和人生观的真实写照。在这里同学们了解了革命先烈王步文的英雄事迹,看到了一个共产党员崇高的革命气节。

下午来到汪氏宗祠,历经沧桑,朴素而又厚重。大门右边挂着“红军中央独立第二师司令部”的牌匾,司令部的旧址就设在这座祠堂。这支革命武装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创建时期四大红军主力之一。 我本汪氏裔孙,站在这方神圣的热土心潮澎湃,心中充满了无上的敬意和荣光,那铮铮铁骨的先祖们,倔强、坚定、英勇、不屈、不挠,让我深深的触动与感恩。想起这些,我还有理由去抱怨工作和生活呢?

依依不舍地走出旧址,我们即将结束本次的研学之旅。走在明媚的阳光下,再次环视这片有天仙河的滋润,有大别山护佑的红色土地。轻轻的我走了,带着对这片土地的红色记忆接续传承,激励和鞭策我们前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研学(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hiqg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