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之间的距离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而我们教师天天站在学生面前却不知道自己离学生有多远。我们之间好像很近很近,40平方左右的教室,坐着45名学生,我与你们在40平方的空间里相遇,我们物理距离只有6米左右。
我们之间好像很远很远,站在讲台上,我不知道你们的心里在想什么?是想今天上课有哪些问题不会?还是在想今天中午应该吃些什么?还是下课后应该做什么游戏?有的时候会觉得,在这45平方的教室里,容不下45名学生与一位老师,我们之间相隔好似千山万水。
例一、
上周给四二班的学生强调去办公室订正作业,结果资料在我那放了一周,几个孩子也没去,布置周末作业也不去拿回来写。我生气了,周一到校对一位男生发了脾气,“你为啥不去订正错题?我有没有说让你去订?周末作业都不写了?”孩子说了一句话,“老师,我怕你,我不敢去订”。“你少说你怕我,你要是真的怕我,早把题目做对了,不要拿着你那无辜的眼睛看着我,我还能把你咋?你不订正作业我才是真正的生气”。
这是我当时与这位同学的对话,当时情绪激动的我,根本没有思考学生为什么会说出“怕我”这样的话。平时这位同学本身学习态度也不端正,在我看来,我让他订正错题是天经地义的,我是为了他好,却被他说“怕”。我是不能接受的。
例二、
下午延时课上,喊了两位同学找我补昨天晚上的作业。在他们写的过程中,一位同学边写边说“英语老师你刚才不在的时候,郭xx说自己写今天晚上的作业,等你回来写昨天的作业。“哦,那他是想在外面多呆一会看看风景吧?”“是的,老师。他想多待会。”
从这位同学的话语中看不到“怕”我的痕迹。可是为什么,学习能力差不多的孩子对老师的感觉却如此不同呢?我和他们的距离怎么忽远忽近呢?
我与学生的距离有多远?很远。从两个例子中可以看到,虽然不是离所有人都很远,但现在看,起码对一部分人是的,尤其是在第一个同学身上,甚至班里还有好几个类似这样的同学,我可以感觉到,我们距离,犹如攀登珠穆朗玛峰一样的远。
怕去我的办公室订正作业,在他的心里,我犹如一头饥饿的老虎想把她吃掉。那么在他有困难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人肯定不会是我;茫然失措时不会想到向我求助。或许是我的语气,或者是我的言行给这位同学造成了阴影。因为“怕”我,也就不会对英语课产生认同,不会爱上英语,甚至对他而言,这个班级都是没有概念的,因为他感觉不到与老师的距离,听不到老师对他的呼唤。而这一切源于“怕”我。
在他最纯真的小学时代,我成了一个“恶人”的化身,没有教给他爱人爱己,互相尊重,没有与他息息相通。
是什么导致了我们之间的距离?
是快节奏吗?还是我那带有“戾气”的严肃?亦或是我的冷漠和无视?
太远的距离不是最好的爱的距离。那么距离有多远才是合适的呢?李镇西老师在书中提到当与学生在办公室谈话时,无论孩子犯了多大的错误,请他来到老师办公室,第一件事,不是批评孩子,而是让孩子坐下。这个细节带给了我触动,放在我身上,我会这样去做吗?答案是否定的。而我什么时候才会这样做呢?
在我初上讲台时,听到同事说要让学生怕老师。于是学着他们,批评学生时,先憋足了劲再突然“大吼”;“啪”的一声,讲台上的粉笔被震的“四下飞舞”。可是这样真的有效吗?感觉自己好像变成了街上的泼妇,毫无风度可言。瞬间的沉默后,师生间仍是“剑拔弩张”。抑或“怒发冲冠”离开课堂,教室里留下的仍是一片“沸腾”。我似乎明白一个教师要想真正让学生“怕”,靠的不是“演技”而是“实力”。老师让学生怕,不是坏事,但要怕中有信任,远中有依靠,保证安全感,保证有底气,如果只是敬而远之,只是隐瞒和躲避,怎能有心灵的润泽?怎能有教育的成果?怎能有被信任的引领?
孩子们,不要离我太多,拉着我,我想离你们近一些,如果哪里做的不周,还要各位同学多多给出意见,我们一同进步。
最后我想对我的学生们说:亲爱的同学们,但愿我们现在近在咫尺,心里却没有千山万水之隔;但愿我们将来虽然有千山万水之隔,心却近在咫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