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很流行一个数字:9102。说的是都到了2019年了,还会有什么奇葩事呢。
我也是这样认为的。尤其是在购物的时候,不管网购还是线下,现在商家的服务意识和责任心都比前些年好太多。
特别是在某东,买了一个罗技笔,因一个在我看来还能忍受的小问题,商家连着免费给我换了两次,因问题依然不能解决,商家直接原价退款。大大超越了我们对于商家的期待。
感谢这样的平台和负责任的商家,让消费者真正达到了明明白白消费。
但是,这同时也让消费者忽略了可能存在的陷阱,在国内法律和市场环境还没有完善的情况下,财物和心情受到极大侵害。
我最近就遇到了两件这样的事。
一,万达商场买鞋:
在万达买了一双皮凉鞋,回家后发现有一个鞋面有皱褶,稍微有点影响美观。本来不想麻烦,但穿了一段时间后变得更严重了。于是就拿回去店里,答应维修。但要我付运费。
这就像现在去饭店吃饭,却要付消毒碗筷的钱一样,让人很不舒服。
于是想到了12315。结果,客服人员告知,福建地区没有鞋类三包,主要靠商家自律。
我仔细搜索一番,福建还真没有确切的鞋类三包。但我不死心,又搜索相关法规,看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有具体描述。
把截图发给商家,居然还是坚持要收运费。包括商家自己的消费承诺也没有要消费者付运费的说法。但都没有改变商家的态度。
于是,我又找到万达的消费者服务处,负责人员亲自带我到店里,开始他们还是坚持,后来和上一级联系了才决定不收运费了。
但也没有一句抱歉的话。这还不算,与此事直接相关的卖鞋给我的营业员还发微信说:我都答应并第一时间帮你修了,公司规定要收运费,你这人怎么这样不尽人情呢?
其实,只是9块钱,人人都能付得起,但这其中的不合理甚至不合法的做法,让人忍不住不为自己的权益维权。
在这其中,12315热线让人失望至极:1,只有上班时间才能打得通;2,客服人员法律法规知识很不熟练;3,鞋类是一个商品大类,福建又是鞋业发达省份,如此忽略消费者的诉求,不应该;那么在其他方面还能为消费者撑腰吗?
但发生这样的纠纷我自己也有些做的不到位的:
1,购买的商品要当场验货,即使再放心的商家,也别省去这一环节;
2,购物小票或发票一定保留好,这是法律凭证,不容忽视;
3,保存证据,比如照片、视频、短信微信聊天记录等;
4,最好留下商家的联系方式,在发现商品有缺陷应当尽可能第一时间和商家沟通。
二,4s店购买轿车:
上一部车是9年前买的手动档,现在开起来略显费劲,趁中秋节活动期间,计划入手第二部。
车型看的很满意,并且有现车,价钱谈的也很实惠。只是4s店又额外增加了上牌服务费,以及店内买保险,并建议三年无息贷款。
看在非常实惠的裸车价钱及现车的份上,我也是够大方,所有的额外费用都照办,余款也爽快付清。店里说上牌要15个工作日内,我们也接受了。
但是过了两天,想起第一部车现车上牌当天就拿到了,于是想到里面是不是有什么信息对我们隐瞒了。打交管所电话咨询、上网搜索,才知道新车自己上牌从选到牌号到出牌只要3个小时;而4s店要拖如此之久很大可能是“车辆合格证”(如同婴儿的出生证)厂家还没出来或是抵押在了银行。
电话里对方还是坚持要有流程,于是又专门跑到店里,和总经理面对面交涉。总经理很热情、态度很好,但始终回避“合格证”的问题,但最后向我们承诺国庆节前一定交车。
我们还是不放心,于是一直跟踪店内的工作进程;即使这样,在29日时销售经理说因为车管所系统障碍不保证30交车;因为他们理亏,我们国庆又确实要用车,在我们强势要求下,最终在30日晚上7点钟,终于拿到了车。
看了很多帖子,4s这种做法很普遍;也因为有之前买鞋的经历,没想求助12315;但我紧抓住两点直接与4s店交涉:合格证、上牌时间。
但冷静回想,自己在购车过程中有些事情的做法欠妥:
1,不管是交定金还是付首付款还是办贷款,都没有要求4s店签署正式销售合同,确定交车时间、标准,以及违约责任等;当发现问题时,手里只有一个不完整的定金合同,没有任何说服力;
2,对于购车流程没有事先做一下功课,对于可能存在的购车的坑没有提前识别一下;
3,因为看到现车,就想当然的以为很快能拿到车,对店家说的15个工作日上牌也没有任何怀疑;其实息就上过牌照、虽然是多年前的事,那也可以和相关朋友咨询、或向车管所咨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