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昂贵的“自由”-读《零消费主义者凯瑟琳》有感

昂贵的“自由”-读《零消费主义者凯瑟琳》有感

作者: 知柬 | 来源:发表于2018-09-01 20:06 被阅读109次

    周末无事,偶尔翻阅到女作家张辛欣的短篇小说《零消费主义者凯瑟琳》,不由心生感触。

    美国“占领华尔街”运动,促使作家开始思考一直熟悉并关注的零消费主义者凯瑟琳的生活。作为女性,拥有共同艺术敏锐力和洞察力,同样追梦,只是作者追求的和凯瑟琳追求的截然不同。

    零消费主义者的凯瑟琳,在消费至上的美国,梦想摆脱一切世俗的牵绊,全心全意的追求艺术的完美和精神的纯粹。她辞去最后一份固定工作,靠打零工为阔人拍肖像挣点小钱为生。她生活贫困之极,添置必备的照相器材也要勒紧裤腰带,“有时候凯瑟琳饭都吃不上,拿最后一点钱给狗买狗粮,自己到商场后门扒拉过期罐头”。她酷爱大自然,“凯瑟琳醉心的是艺术构图的静态树叶,说大自然本身是无数的完美几何。为了得到一副理想画面,她像猎人一样耐心地观察等待好多天”。她在艺术上获得了一些成功,“作品上了《滚石》《史密斯学会杂志》《众生相》,她的作品开始有私人收藏了,她有代理商了”,但凯瑟琳不是大家,仍旧千万普通人中的一分子,攒钱付了一栋小房子的首付,便再无剩余。

    摄影家凯瑟琳是典型的“低欲望人群”之一。她孤身一人,独自生活。“对人类的两性活动没有兴趣”,作伴的是两条大狗。和她同样的还有她的弟弟里默。自由职业者,同样的零消费主义者,住在房租最便宜的小镇,“蹲在家里做网络设计,自学动漫动画”,“里默消费的全部内容,动漫游戏软件和装备升级,大宗消费还包括收藏经典电影碟片”,“里默走动最近的人类朋友就是一个姐姐凯瑟琳,仿效姐姐凯瑟琳,里默也和一条大狗做伴”。

    两个低欲望“零消费主义”的姐弟,在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零活接不到了,平日又无积蓄,生活一下子陷入了困顿。弟弟无奈只能回家啃老,接受父母救济。而作为“成功人士”的凯瑟琳,眼看成功标志的房子即将被拍卖,并因为资不抵债,陷入还不清银行贷款陷阱中时,幸亏爸爸以高出市场价近一半的价格,用自己的退休金,帮助女儿保住了唯一的住所。

    看完后,不由感慨“自由”代价的昂贵。

    作者的丈夫在文章中和凯瑟琳原来是大学共事的校刊同事,并且和凯瑟琳文学教授的父亲,先后是同一位中学老师的得意学生。因为有这层奇特的文学关系,两家人很要好。作者的丈夫,最终没有追梦文学,放弃自由,成为了一位实干的律师,而凯瑟琳,只因为从事了校刊的摄影记者,就开启了自由的追梦之旅。

    凯瑟琳两姐弟不从事固定工作,执着的坚守着“看连一份职业也没有到底能坚持多久”的日子的底气,到底从何而来?

    文末我们明白了,是有一位一辈子从事文学教授职业的父亲。而这最终成为两人救济倚靠的父亲,却被凯瑟琳批评“一辈子躲在学院当教书匠,这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缺乏创作自信”

    教授父亲用优越的家庭条件,昂贵的教育,给了两个孩子“安全感”的假象,使他们误以为单靠艺术创作的兴趣和自信,便可以无惧无畏自由驰骋。他们以物质的“零消费主义”对抗物质欲望的侵袭,获取充分时间的自由,“高消费”时间和精力发展兴趣,却没有考虑到,离群索居,单靠兴趣做自己喜欢的事的生存方式,除非在需求极强大的社会,个人才有用武之地,一旦需求下降,作为精神的高级享受的艺术品,第一个受到冲击,所谓“经济大萧条,最先饿死的是艺术”。而一旦兴趣不能保证生存,其“安全感”又从何谈起?

    由此,想到不久前看的一篇关于深圳“三和大神”的文章,描述的是一些只愿意做轻松低工资的“日结”临时工,以“零消费”的低廉价格吃泡面、住网吧过三天,也不愿意去高工资的“黑厂”从事固定工作的年轻人。

    从深圳的“三和大神”,又联想到左拉小说《小酒店》中,因病丧失生活信心和追求幸福能力的焊接匠和洗衣女工。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普通劳动者因为偶然事故丧失生活信心,逐步滑落生活的深渊令人叹息。而在经济衰退期,过度自信者被突然停滞的车轮摔下马,也同样令人扼腕。唯有秉承中国古语“长将有日思无日”的危机意识,踏踏实实从事一份职业工作,才能临危不乱,不被临时困难压到,不惧无畏度过难关。这应该是重读《零消费主义者凯瑟琳》给我的最佳启示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昂贵的“自由”-读《零消费主义者凯瑟琳》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hmuw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