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写作工具》:妙用4个步骤,把写作变成你与生俱来的能力!

《写作工具》:妙用4个步骤,把写作变成你与生俱来的能力!

作者: 刘炳华123 | 来源:发表于2022-05-26 15:24 被阅读0次

    明明看完一本书特别有感悟,可是真要输出几百字,一天下来才写了几行字,太难了。

    单位要求把自己一年的工作进行总结,坐在电脑上憋了一天,脑细胞都损失不少,还没写出多少,愁死人了。

    出门旅行看到优美的风景,只会说:太好看了,然后词穷了,根本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形容。

    其实不管是日常的社交,还是工作上的各种总结都离不开写作,怎么样才能破解这个问题瓶颈呢?

    有这么一本书——《写作工具》,能帮助我们扫除写作的障碍,让我们在短时间内快速构思以及完成一篇文章的创作,让自由写作的路走得更加顺畅。

    作者罗伊·彼得·克拉克在世界上杰出的新闻学院波因特学院任教三十年,被誉为新闻媒体界具有影响力的写作指导教师,并培养出两位学生获得新闻界的普利策新闻奖。

    他把自己的写作经验都融入在这本《写作工具》这本书中,一步步告诉我们从构思到修改,从具体技法到理论策略,从新闻报道到文学作品的具体写法,教我们利用好书中的50个写作工具,真正把写作变成我们与生俱来的能力。

    那么,在具体写作中,这50个写作工具究竟如何使用才能最大化发挥效率呢?

    我们可以根据书中提到的四个步骤,以始为终进行一步步的思考和分析,最终达到下笔成文有条有理的目标。

    1、夯实写作基础:词、句、段落的表意策略;

    2、实现特殊效果:简洁、清晰、富有创意和有说服力的写作要领;

    3、分享高效模板:组织、构建故事及报告的方法;

    4、养成有益习惯:高效写作生活的日常惯例

    如果你知道了写作的四个步骤,但还是不知道怎么写,没关系,我们可以按照书中的方法,对写作进行循序渐进的练习。

    一、用好词、句、段落的表达,学会精简更有生命力

    《写作工具》在第一部分写作基础中共提到10个工具,其中,写作工具10——先删除明显的累赘,再删除细节处的拖沓,这个工具就非常适合运用到写作中。

    所谓先删除明显的累赘,再删除细节处的拖沓,打个生动的比喻,即修剪掉过大的枝干,再抖落干枯的树叶。

    具体操作如下:

    1、先把冗长的句子删去,确保文字的精准与简洁。

    2、删掉任何会模糊文章焦点的段落,以及说服力弱的引语和场景,只保留说服力最强的论据。

    3、留出修改的时间,争取改上一两遍,确保文字更紧凑有力。

    比如,当我们在写一段话的时候,如果同时用上了“闷热潮湿的”和“潮湿的”这两个词语,那我们就可以把“闷热”去棹,只保留“潮湿的”,虽然字数少了,但丝毫不影响表达。

    只有大刀阔斧地把多余的字、句子和段落删除,才能让读者在我们的文字中,感受到文字带来的画面感,在头脑中营造更多的想象空间。

    二、 文字就像纪录片,有快慢镜头的展示更吸引人

    把多余的句子和段落删除后,我们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让笔下的文字更生动形象,就像看一部纪录片一样,那怎么样才能做到呢?

    《写作工具》在第二部分写作基础中共提到13个工具,其中,写作工具21中提到下笔也要知进退,是指我们在写作中,越是严肃或戏剧性的话题,我们需要把自己当成剧中真实的人物来讲述故事,效果最好。相反,越是轻松的话题,我们就可以随意发挥。

    也就是说,写作不是死板的套路,我们要学会依据写作风格的不同,达到进退自如的状态。

    作者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让我们更好的理解:

    《拯救大兵瑞恩》作为一部诺曼底战役战争纪录片,为了让观众意识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各种痛苦和伤害,用了各种彩色的画面来呈现——战士血淋淋的残肢断臂、喷着血的动脉。

    这些过于残忍的画面,虽然没有更多的文字描述,但是却通过纪录片一样的镜头,分快慢来推进,让观者从影片中得到启迪,再一次谴责战争给人类的伤害。

    这也告诉我们,在平常写作的时候,也可以用上纪录片式的写作工具,让笔下的文字充满戏剧般的张力。

    三、构建有趣的故事,离不开制造悬念

    我们都有平时追剧的经历,每当看完一部剧的结尾时,总要在结尾处播放一句话——未完待续,相当于埋下一个悬念,吸引观众来看下一部。

    写作也是如此,我们亦需要抓住读者的注意力,用吊人胃口的情节来制造悬念,这样才能吸引读者从头到尾阅读我们的文字。

    那么,应该怎么样制造悬念呢?作者在书中第三部分高效模板中提到16个工具,我们可以有针对性的选择使用。

    在书的第186页,作者为我们举了几个精彩的制造悬念的案例,我们可以借鉴并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比如:在索菲和提彬能做出反应之前,山脚下亮起一片蓝色的警车灯,同时警铃大作,警车顺着半英里长的车道蜿蜒而上。

    看到这里,我们就会情不自禁的思考,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连警察都出动了?是发生了凶杀案吗?凶手是谁?

    这些悬念就像谜团一样,吸引着读者一定要看完全文,知道最终结局才肯罢休。

    四、有目标的收集主题线索,发散思维找到写作的能量

    有经验的园丁都知道,要想让植物生长得更好,必须要给土壤施肥。

    这些肥料就好比我们平时有意识地收集各种主题的素材,等到确定好要写的内容,就可以像串珠子一样,把素材组织成文 。

    那我们应该怎么样收集素材的“肥料”呢?作者在书中为我们分享了他的经验供我们参考:

    1、放置几个带有不同标签的文件盒,每个文件盒标上不同的主题。

    2、把收集到的不同线索分门别类放进不同标签的文件盒,为以后写相关文章起到旁征博引的作用。

    3、还可以建立电子文件夹,把素材按照类别不同进行存放,搭建自己的素材库。

    我想起著名作家迟子建,她在写每一部作品时,都要充分的收集资料。在她创作《烟火漫卷》这部作品时,就是以她生活的哈尔滨为主体,围绕着一系列的小人物的爱恨情仇写出了底层人物的悲欢。

    她还乘公交车或是地铁,在城区之间穿行,起大早去观察医院门诊挂号处排队的人们,到凌晨的哈达果蔬批发市场去看交易情况,去夜市吃小吃,到花市看花,去旧货市场了解哪些老器物受欢迎,到天主堂看教徒怎样做礼拜。

    她把这些细节的故事都写进了这本书里,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灵魂的小人物,就像身边的你我他。

    以上,只是《写作工具》这本书里提到的50个工具中的4个步骤。

    书中还有很多好用的工具,譬如写作基础环节中的“用标点符号控制节奏和时间”。

    可以寻找新颖的表达,以及变幻段落的长度,达到特殊的写作效果。

    如果想达到高效成稿的目的,我们可以围绕核心问题构建作品,把对话当成行动的一种表现形式,来揭示人物个性。

    而把大项目切割成若干部分,则有助于我们利用碎片化时间,完成更宏大的作品。

    《写作工具》让我们了解:提起笔写作真的没有想象的那么难,最好的状态就是脑海中思绪自由的放飞,写出的作品被更多人看见和喜欢。

    当我们灵活使用这50个工具,你会发现,原来写作就像自来水一样汩汩流淌,从你的心里流到你的笔端,不管是任何体裁的文章,我们都可以把写作变成与生俱来的能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写作工具》:妙用4个步骤,把写作变成你与生俱来的能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hnup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