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的一本书《终身成长》中,作者把人的思维模式划分为两种: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其基本的概念是:成长型思维模式者认为人的能力是可发展的,固定型则相反。基于这样的思维模式,两种类型的人在很多场合都有着明显不同的表现,例如在学习中、在管理团队上、在与人相处时。
还有在体育比赛里。作者认为,有些本来表现优秀的运动员,由于其固定型思维模式,往往会因为沉浸于自己的天赋而不愿意求助或不愿意付出努力,或在比赛时无法专注,失去水准,然后把失败归咎于外在因素。而成长型思维模式者,则专注于运动的过程,不为比赛输赢所囿,反而更容易获得长久胜利。
回想起来,日常生活中我们在闲谈运动员比赛中的表现时,常常会提到心理素质这个词。通常,我们指的是抗压能力,也就是在压力很大的环境下,能否保持自己应有的水平以及应有的斗志、信念和决心,稳定发挥。
想想看,本质上它们说的是否类似的事情呢?
另外,固定型思维模式,是否因为没有形成完整与健康的“自我意识”导致的呢?
其实,每当接触到一个新的理论或概念,了解到其核心后我往往会发现,它和我曾经知道的某些东西是一回事。所以我曾经感慨过:世间的道理已被说尽。
而且,由于提出这个理论的人想竭力证明他的理论,往往会把所有相关的事情都提炼总结到他这个理论上,有时反而显得极端。这时候,元认知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元认知是个心理学中的概念,指的是对认知过程的认知。当你对自己的行为、认知以及思考过程进行观察、感知和评价的时候,就是在动用你的“元认知”能力。
元认知能力是每一个人都具备的,但如果我们不有意识地去使用它,我们的学习效率会降低很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