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的模仿能力确实不错,学什么像什么。特别是有了计算机,大家复制粘贴起来也方便许多了。早些时间从某乎开始流传一段“老厨子与屎”的比喻,意指国漫领域国人可谓从小吃屎长大,某天吃了一回老厨子煮的正常菜式“大闹天宫”自然愿意多给点分。
这个比喻虽说带着股味道。。。可谁让它通俗易懂呢?自然而然在某乎“如何评价‘大闹天宫’?”问题下成了高赞答案。不过大概那位答主也没料着,老厨子与屎的影响力会如今竟触及互联网每个角落,遍布各个生活领域。是的,老厨子与屎成了一套中国特色比喻模板。
小明说XXX这不好那不好,热心网友一闻声马上踢了个小板凳过来坐下,接着拉起小明的手讲老人与屎的故事:兄弟这话可不对啊,你想想我们以前吃的都是些啥?你说XXX这也好那也好,他照样能与小明促膝长谈说:是啊我们以前天天吃屎,现在吃了大厨炒饭知道香了吧?
小明愤而离席,吼道:“凭什么污人清白?谁和你一样天天吃屎啊?”热心网友涨红了脸,搜肠刮肚竟凑不出一句完整的话——以前看的小学课本初中课本早也忘了,中外名著老人与海一概没碰过,如今脑子里只剩老人与屎了。热心网友憋了半天终于把电脑桌面上的“骂人.txt”里的话复制粘贴到对话框里,顺便把“高赞评论老人与屎.txt”拖进了回收站。
我相信大多数人还是因为这套比喻好用且实用才到处粘贴的,这本来也无可厚非,奈何这比喻实在是太过经常不分场合随意使用了。“大家从小吃屎长大”云云,且不好说别人是不是,至少小明不是,小明宁愿饿着也不会吃屎。更何况村食堂里哪有那么多专门炖屎的大厨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