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家乡的鱼丝粉(一)

家乡的鱼丝粉(一)

作者: 欧阳之家 | 来源:发表于2023-09-09 23:13 被阅读0次

            老家有一道类似北方面条的美食,叫鱼丝粉。小时候只觉得它味道鲜美,令人垂涎欲滴,回味无穷。这道美食一直储存在懵懂时期记忆中,仿佛它一直都在,直至现在。这道美食老少咸宜——从蹒跚学步的幼儿,到没齿的耄耋老人都适用,而且营养丰富口感甚佳。

            这道美食倒底是从什么朝代开始兴起,不是历史学家也没有办法考究它。老家把这道美食称为“假玉”,想必是因为它经水煮之后,会透出像本地产的腊玉一般那种色泽,因此而得名。至于它什么时候上的餐桌,祖辈们说,小时候爷爷们都会做这道“假玉”。那是老祖宗代代相传的美食。

            这也可能与客家人从中原南迁之后,到了南方蛮荒之地,发现当地暖和湿润的气候种不了小麦了,没有小麦那就磨不了面粉,没有面粉要吃面条咋办?要吃烙饼咋办?这地方只产水稻啊,磨出来的大米粉黏性不足,生粉和水根本就做不出面条的效果,但这难不倒智慧的中原南迁先民。他们用蒸熟的米粉晒干切成丝做出了类似面条的米粉丝,但这样的“面条”不耐煮,遇水后成了糊状,于是他们又从天然食材中找到了几种常用的食材作为添加剂,以此来增强粉丝的黏性,常用的有:糯米、红芋、脚板苕、木薯。它们富含黏性高的支链淀粉,各有各的特性和口感。通过不同的配比,南迁先民们不仅制作出了耐煮的南方“面条”,而且还通过不同天然食材配比,制作出了各种不同口味的南方“烙饼”,南方“饺子”。

            鱼丝粉就是南方“面条”中最奇特的一大发明创造。被老家人称为“假玉”的鱼丝粉,倒底是哪位客家先人所发明创造,已经没有记载。为什么会把鱼肉添加进“南方面条”里,这让人百思不得其解,是偶然所得,还是一番苦思冥想后精心策划,无法推测。

            曾经有一个亲戚,和母亲同年,做这道菜很拿手,客家家宴菜的大厨。看过他在母亲娘家的祠堂里制作“假玉”,那剁鱼肉快节奏的“哆哆”仿佛现在都还在耳畔响彻,要把新鲜草鱼去骨的肉剁成肉泥,和上配制好的薯粉,再碾成一大薄饼,放在垫布的簸箕上放到大锅里蒸片刻,再放到台上边用纱布包着的粉扑上,卷成方条形后用刀切成细丝。鱼丝粉的制作就大功告成了。它可以马上吃,也可以晒干后储着慢慢吃。

             那位亲戚是我的长辈,他是一个很善良的人,脾气很好,唯一不足,年纪轻时就爱上了喝酒,染上了酒瘾。听母亲说,他本来可以留在大城市的,可是他舍不得他的母亲,是个要妈妈的孩子,赖着妈妈不放手,跟着母亲回到了穷乡僻壤的老家。他身材矮小,与高大英俊的哥哥有天壤之别。母亲说,母亲怀着他的时候得了疟疾,导致他在母亲肚子没有发育好,骨架子小。他娶了一个身材与他一样矮小的妻子,生了两个男孩。妻子待他平不好,嫌弃他,就没有见过她对他有过好脸色。一脸怨气,或者骂骂咧咧。我不知道他是什么原因恋上酒的,从我记事起好像他就是这样了。快五十岁时,他突然全身浮肿,母亲劝他去医院检查一下,结果出来是肝硬化。他依然无法摆脱酒瘾,总是想着办法去偷偷喝酒。在五十一岁那年,好像是我刚结婚的那一年,深夜里他家里人突然在深夜里叫醒母亲和我,让我母亲过去看看,过去时他斜躺在滕椅上,打着酣,仿佛醉酒在沉睡。妻子在一旁愤懑咒骂着,我和母亲叫唤他都没有反应,母亲拿着手电筒翻开他的眼皮一看,说两侧的瞳孔都不同大了,可能是脑出血了,要赶紧叫救护车送去医院。 送到医院后,拍了CT显示颅内出血达二百毫升,住了三天院后就去世了。

            现在还记得他剁鱼肉时样子——嘴里叨着香烟,烟上燃尽的烟灰已经很长一截,眨巴着眼晴,一边不停的剁着鱼肉。我在旁边生怕他的烟灰会掉进鱼肉里,把他嘴的烟抽出,弹掉烟灰,又塞回他嘴里.......

           又想起了他去世后,他老母亲老泪纵横的悲伤的样子。

           这一对可怜的孤儿寡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家乡的鱼丝粉(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hprv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