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过完春节,大家的腰包还好吗?3月份到了,也迎来了喜庆结婚潮。那么,“随份子”这件事儿就不可避免的要被提及。
![](https://img.haomeiwen.com/i4591765/cae710d89bbe3f0c.jpg)
在中国,根据传统习俗,份子钱通常与面子挂钩,送多送少都是“感情和实力”的一种综合体现:送的多的有面子,收得多也有面子。据说目前一线城市份子钱一般是800-1000元,拿四五百都不敢去喝喜酒。在北京,普通同事五六百起步,关系好点的千八百拦不住。甚至更有豪爽的地方嫌一张张数钱太俗气,直接拿点钞机数……
虽然份子钱的概念是源自于中国的一种传统礼节,但其实外国人参加婚礼时,也有着随礼的习惯,只不过形式和意义有些不同,下面就来看看各国的“份子钱”都是什么样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4591765/04c75e70db9ac317.jpg)
英国:体面为本
与英国人相比,国人在参加婚礼时的开销真的不算什么。
据统计,英国人参加一次婚礼的平均花费是440英镑,大概相当于一周的薪水。平均每个英国人一年要参加5次婚礼,这就要花去2200英镑。不过与国人不同的是,英国人参加婚礼最大的花费并不是份子钱,而是自己的服装费用。
英国的女人们都会为参加婚礼专门购买新衣服,在每次参加婚礼440英镑的花费中,给新婚夫妇的礼金平均只有100英镑多一点,剩下的都被用于打扮自己了。
美国:为我所需
美国人不会为结婚送礼苦恼,因为大多数人会选择送一些生活用品和居家旅行必备的实用性礼物来表达对新人的祝福。而婚礼的主人公也会本着“为我所需”的原则收礼。
美国的一些大型百货商店里会专门设立婚礼登记处(Wedding Registry),筹备婚礼的新人可以提前登记,然后周知亲友们要到哪里为他们挑选新婚礼物。亲友们看到新人们的礼品需求后从中挑选出自己愿意购买的物品就可以了。
在美国,礼物的金额也是根据自己与新人的关系程度来决定,每种物品的价格都清清楚楚地列在清单上,透明又直接。
![](https://img.haomeiwen.com/i4591765/8f8fde0bc0eef28c.jpg)
日本:关系至上
在日本,关系一般的,随份子的数额多为3000-5000日元(折合人民币两三百),关系比较好的大约给1万日元。长辈会给得多一些,从3万至5万日元起,或者更多。
日本人均年薪约为400-500万日元(折合人民币约为20-30万),所以亲友之间“随份子”一般不会对他们的生活造成负担。“日本人送礼物只为表达心意,并不是钱越多就表示关系越好。高额的份子钱只能证明长辈或领导级别很高,是出于对晚辈或下属的照顾,是一种“长者意识”的体现。
韩国:份子礼是我们的!
在韩国,随份子的习俗和意识发展几乎和中国一模一样。春季和秋季是婚丧嫁娶“随份子”的旺季。韩国人“随份子”的数目也有不成文的惯例。例如,普通的关系给5万韩元(折合人民币300元左右),关系好一点的给10万韩元。
最初,韩国人送礼金是为了表示祝贺或分担悲伤,但随着礼金的数额水涨船高,目前已经有近七成韩国人认为送结婚礼金是一种负担。
![](https://img.haomeiwen.com/i4591765/09602209ecee4f68.jpg)
德国:礼轻情意重
德国人也很注重送礼,但他们只送礼品不送钱,。不仅生日婚礼送礼,亲朋好友聚会也会送礼,夫妻父子之间也会送礼。礼品讲究经济实用,不在乎钱多钱少,只在乎情深意浓。一束鲜花、一盒巧克力、甚至一盒中国茶叶就足矣:送礼者不觉吃力,收礼方受宠若惊。
不过,与中国人的习俗不同,德国人在接礼品后都要当面打开并表示感谢。主人还乐意把收到的礼品都摆出来,像一种被爱的展示。客人不会为自己的礼厚而沾沾自喜,也不会为自己的礼薄感到难为情。主人也绝不会以礼品轻重把大伙分成三六九等,所有客人都会获得同等的热情款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