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人体阳气顺应自然,向上向外疏发,肝气旺盛。在饮食上,我们多以清淡为主,加强身体锻炼,同时一定要保持让心情欣然,愉悦,减少生气触动肝火。
在茶席上,或者是家里的桌案上我们就可以选择一些插花,来让自己精神愉悦,春暖 花开的感觉扑面而来。
说插花,其实就是将植物的枝、叶、花、果作为素材,经过一定的修剪、整枝等加工,做成一束有大自然美感的花卉品。
春天插花,据说是自隋唐以来就流行的传统习俗了。春天插花,以色调明快的花卉为主,其实就是为了让观赏者可以身心明快,这里面可是有一定讲究的哦。
如果是选择粗陶类花瓶的话,掌柜就喜欢简单地插上一枝桃花或者樱花,在素雅的基础上添加一抹初春之色,感觉也甚是不错哦。
春天插花,还可以选择一些简约的瓷器,再适合搭配一些长枝条的绿叶。这样简单,也不失眼前一亮的新春之意。
当然,也可以用一抹绿色的植物作为主色调,绿色有可以让心情放松舒缓的效果,再有一点点小花点缀就能够体现出轻松欢快的基调了。可爱的绿植是非常不错的。
说到底插花就是为了桑心悦目吧,把做好的插花放在茶席,书桌或者是餐桌上,相信一定能得到一种春天的感觉。
茶席插花的三种美
茶席插花的三种美关系着茶席的插花时候的搭配问题,当手边的素材都找齐了之后,我们该以怎样的思路去进行整体上的把握和调整,这一点需要在插花完成以后,退后几步,整体的去观看和细细揣摩。上手之前,这些我们要先去搞定:
1.内涵上的自然
中国现代茶席上的插花脱胎于中国传统插花艺术,那么它就摆脱不了中国传统插花的崇尚自然、师法自然、改造自然、回归自然的固有特征来。
自然的美是最高形态的美,合乎自然之态、饱含自然之情,最终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因此自进行实际的插制时需要力求表现花材自然的形态美和色彩美,作品更加的强调保持其自然状态下原本的姿态。
按照花材自然的长势进行改造,顺应它本身的情况予以精心搭配雕琢,但要尽量减少人工雕琢的痕迹。仿佛是金庸先生《笑傲江湖》中那个“无招胜有招”的境界再现。
要做到在整体的把握上,我们有完整的样式方案,但细节搭配上要依据花材、花器、茶席等自身原有的特色,通过高低错落、刚柔曲直、俯仰顾盼、动势呼应、疏密散聚等方式来更好的雕琢与展现。
2.以形传意,通形达意
也许你的插花并不具有多高的观赏性,也许你的插花不被其它的人所认同,也许你的插花还存在诸多的问题,但是它可以完整的表达出你的对茶席整体的思考即可。
意在先,形现于外,形在后,心之所向,形之所至。
形即是外在的形态具象表现,即花材的形、姿、色等自然美以及花与容器组合而成的整体造型之美,要在茶席的整体风格上相统一的情况下展开自己的思路和插制手法。
事实上,我们要做到以有限的形象表达出无穷的景外之景、弦外之音,甚至使作品形神兼备,含蓄、内敛而极富感染力这一点,我们至少要做到的一点将自己的想法以个人所能达到的最好的形式展现出来。
因此,你的茶席之上的,就是你自己的样子;令人沉醉和享受的,是你灵魂上的美,而非简简单单的那支小花。
3.收放有度
内涵上的贴切自然,说的是你的作品要具备中国人传统的审美风格特点;而以形达意则是要表现出你的作品的深度和内涵,也是实际操作的方向指导;收放有度则是整体再次将作品的品味和档次以“修正”,让作品具有更好的完成度和高度,并最终使得它能够准确的表达出创作者的个人意愿来。
以“性灵说”著称的文学家袁宏道在他的《瓶史·花目》篇中有:“一室之内,荀香何粉,迭为宾客。取之虽近,终不敢滥及凡卉,就使乏花,宁贮竹柏数枝以充之”,即是说茶席之上,展现的是个人的风采与生活哲学之道,也是待客之道,这样的一件作品,是不可姑妄了之的。更不可“滥及凡卉,就使乏花”,即是宁缺毋滥,作品的水准一定要保证。
插花界的一代宗师清代的沈复在他的著作《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中也有"起把宜紧,瓶口宜清”的类似论断。也就是说,插花要符合一定规则审美规范,花在根部保持一整束,保持器口清爽,留有一定的空隙,枝叶不可倚靠在器口上,或塞满器口……就好比画中留白的美感一样,会带给人们更好的深意的美感来。而在其它的外在枝叶的地方则要保持生气和力度,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这,才是一个合格的作品。
我们的茶席插花理应具有更多的人文特色,而不单单是茶席上的一抹点缀。它不脱离于整体茶席而独立存在,但它的自身也要蕴含着作为花饰的思考。它甚至是不为大多数人理解和欣赏的,但是却是一定要存在着作为艺术品本身的美感以及人文思索,乃至探讨的:茶席之上,即是整个社会的样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