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4 <清欢》之一——物全体与身土不二
今天读了林先生 <清欢》之一物全体与身土不二,像是找到了文学创作的根。
此文章是先生从读日本医僧伊藤真愚的《禅与汉方医学》谈到的两个有趣的观点:一是,一物全体;二是,身土不二,领悟到了文学创作一定要珍惜身边的题材,要反应本土的风情人貌,还要反应出他所处的时代与社会。只有这样,作品才可以自然而然地实践了“身土不二”。故而,也是“一物全体”,作品表现的品味、格调、气韵将会化为一体。因为文学只是生命的表现方式,正如表情之于心情。“一物全体”与“身土不二”就是合乎于当下的精神,全然的、整体的、随缘的、不分别的生活,也是最健康最圆满的生活。
林先生这段话让我想起俄罗斯文艺理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的“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生活是我们创作的土壤,文学作品是土壤里孕育出的花朵。我一定要坚持观察、学会思考,通过输入的大量知识孵化出自己的风格,可以写自己身处深圳这座大都市的风土人情,蓝领阶层的小情小调,外来人口的悲欢离合……愿自己努力提高写作水平,早日实现愿望。
上周我读了简书平台签约作家周卫英老师《浅谈写作之二十五》:他说,有些人谈话喜欢说“我”,句句离不开“我”和“我的家人”,这种人其实很自私。写作也一样。如果天天写我的生活,格调不会高。因为“我”就是牢笼。什么时候把“我”换成“我们”,你的文章就有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文章是由“我”来写的,但是应该写出“我们”的内心,这样才会被更多人喜欢,因为他们从你的文章里可以读出自己。为“我们”写作就是写作者的使命感,责任感,放开小“我”才能写出利益社会的大“我”。
近代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胡适先生的《梦与诗》总结得更加到位:都是平常情感,都是平常言语,偶然碰着个诗人,变幻出多少新奇诗句!醉过才知酒浓,爱过才知情重。你不能做我的诗,正如我不能做你的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