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童寯1963——1983》有感

读《童寯1963——1983》有感

作者: 紫云岚烟 | 来源:发表于2019-08-19 21:12 被阅读0次

            在没有遇上这本书之前,我知道两个姓童的人:一个是曾经出现在我学生时代的教科书上的童第周先生,另一个是曾经编写高教出版社的文艺理论教程的童庆炳先生。童寯,一个崭新的人,第一次跃入我的视野。在微信朋友圈里,网友蒿菜分享了一下她正在阅读的这本书。哪怕只有一页文字,我也被她的分享“触动”内心,立马去当当网寻找,下单,坐等快递。

            那天中午一点多,书欣欣然来到了我手里。看似一本薄薄的小开本的有着凝重沉郁之感的铅灰色的书,11万8千字,但通读全书之后,内心里我知道这的确又是一本厚重的大书。童寯,他是新中国第一代建筑教育事业的拓荒者奠基者成就者,又是卓然独行的第一流的建筑师。我们通常对建筑学家梁思成、林徽因的名字非常熟悉,哪知童寯和梁思成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留学时他们俩竟还是“室友”呢!在东北大学建筑系成立后,梁思成是系主任,他邀请了童寯去这里和他一起工作,甚至后来梁思成因事回到北京离开东北大学,是童寯接替了梁思成先生成为建筑系主任,不久东北又沦陷日军手里,是童寯拿出自己全部的薪资分发给他的学生们做路费,让他们都到南京去,在自己家里独自给建筑系的那些学生们天天上课,组织毕业考试等,成就了中国最初的那些建筑师们。我从童寯那里仿佛看到了西南联大的序幕和身影。

            童寯是个不苟言笑的人,但足够善良,遇事有自己的独立判断和处事方式与智慧。在人生的几个关键时刻,他自己的选择成就了自己别样的人生,但也注定把孤独和边缘化等留给了自己。

            这本书的作者张琴,我也是第一次阅读她的文字。文字极简,惜墨如金,但又一字千斤,字面背后有极深浓的意味。比如书名《长夜的独行者》,比如章节名“自鸣钟”“烈日之下”“照相机般的眼睛”等,又比如书的整体架构,先以童寯生命中的最后一天开篇,然后层层展开他整个的人生历程,最后再以他的卓越的学术成就作结,读完这本书,童寯是怎样的一个人,他的坎坎坷坷的独行者人生以及他的朋友圈人物等都异常清晰地出现在我们面前。这就是童寯先生独一无二的人生小传。非常值得一读的一本书。我快速吞读了一遍用了一天多时间,然后直接回过头来又通读了一遍。我知道,以后我还会再读的。一本好的人物传记,就是一个引人注目的光辉路标。

    读《童寯1963——1983》有感 读《童寯1963——1983》有感
    读《童寯1963——1983》有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童寯1963——1983》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ifys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