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断舍离番外之心灵篇

断舍离番外之心灵篇

作者: 脱俗儿 | 来源:发表于2017-02-21 19:56 被阅读111次

    日常生活里,我们每天都要面临五花八门的新鲜事物,但物品的增多,反而促使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开始盛行,那就是极简主义。

    极简主义者希望打造一个简单舒适的居住环境,减少不必要的物品,以期让最美好的事物围绕在自己身边。

    为了打造极简的居住环境,就离不开一个词——“断舍离”。

    所谓断舍离,就是坚持反复进行“断”和“舍”,达到脱离对物品执念的目的。

    我们在做断舍离的时候,物品常通过“需不需要”“有没有用”来评判,即只是单纯的去判断是不是需要某件物件,而从来没想过换个角度,物品是否间接的反应了我们内心的不安和执着。

    《断舍离》这本书教会我们借由物品重新审视自己、重新梳理自己与物品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得我们的生活空间恢复本该有的清爽与自在。

    而《断舍离(心灵篇)》则让我们得以看到我们不常关注的地方——心灵。

    1.从“看得见的”到“看不见的”

    在开始断舍离时,作者就提到一个概念“赦免”。

    所谓赦免,就是停止对自己的埋怨,接受自己目前居住环境混乱的现状。这就意味着,我们首先接纳现在的自己,这种接纳,其实也包括开始断舍离后,会面临的满满的挫败感以及失败。

    所以从一开始,我们就需要从心态上去接受现在的居住环境以及自己状态。

    在断舍离的过程中,常会出现:

    “明明知道要丢掉,就是舍不得啊!”

    “真的好可惜啊”

    “扔还是不扔,好纠结啊”

    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丢东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开始阶段,虽然会有一大堆不得不扔的东西,但随着这一动作的推进,我们就会进入明确和物品之间关系的环节。

    其实大多时候,我们没法很好断舍离的原因在于将焦点放在了“看得见”物品上,而从未想过“看不见的”我们和物品之间的关系、以及此关系之下自己的心理状态。

    我们总会无意识的把真实的自己投射到物品之上,“这个太珍贵了,舍不得用”,“这个东西不能扔这是某某送的”。当我们舍不得的心态,代表我们和这个物件相关的人存在某些联系。他可能是你好久未曾联系的老朋友送给你的礼物,也有可能这是已经去世奶奶送给你的物件。

    当意识到这可能和某人有关时,是进行关系处理的最佳时机,同时也是对心理进行断舍离的最佳时候。

    2.从“在其中”到“俯瞰”

    坐过飞机的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飞机起飞的时候,我们会一览无遗的看到脚下城市的全貌,会看到道路的走向和建筑物的分布。

    就像走迷宫一样,当身处迷宫时,我们会因为不知前面什么状况而无法决定方向。但当我们站在迷宫之上,就可以轻易找出出去的路线。

    当我们把“在其中”的自我感,转化为能够“俯瞰”全局时,就等于拥有了站在迷宫上走迷宫的能力。

    “俯瞰力——这是一种站在高处,以广阔的视野,用整体的观点来掌握事物的能力,是瞬间掌握当下“需要、合适、舒服”的东西,有意识、自在、果断地度过人生的力量”

    同时,我们需清楚物品不是人,他们不会告诉我们他们的感受。

    所以这时候,我们也应该学着去俯瞰物品,即物品和人一样,也会经历从出生到死亡这一过程,任何事物都是有周期的。当你接受了物品也是有寿命有使用期限的,再进行断舍离时,就会轻松很多。

    3.场力——生命的支柱

    为什么断舍离的基础是物品和住所呢?因为一切生命都在受着“场”的影响。

    在种植领域有一个名词,叫“疏伐”。所谓疏伐即为在幼龄林郁闭以后至成熟前的一个龄级时,为调整树木之间的个体间的矛盾而人为的对森林进行采伐。

    而疏伐的目的就是为了创造余裕,创造一种“空”的状态。

    断舍离认为,余裕就是空间、呼吸,是一种美。

    而断舍离所认为的“与物品的关系带给我们的力量”,也会是“场带给我们的力量”

    我们常会有这样的体验,去到森林里会感觉到格外放松,到热潮拥挤的地方会焦躁莫名很烦躁。造成我们感觉不同的原因,恰恰就是那些我们肉眼看不见的频率。

    所以,断舍离虽然极其偶然的成为一种整理术,但他完全可以算作是一种修行,与我们常说的冥想这样的静禅相比,它相对的是一种动禅。

    以上是我看完《断舍离(心灵篇)》的感受。

    断舍离是一个做减法的过程,而这个减不仅仅包括物品,还包括我们的心灵。

    我想这是我从这本书里所学到的最重要的一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断舍离番外之心灵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iguw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