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朝古都,繁华几朝,在风雨迷蒙里,褪尽几般铅华,几何情丝,在此自成风景。
这几朝,只拣长安回味。
比起西方史书上古代最骄傲的城市古罗马城,长安大了六倍。这足以让多方文化栖息,营造热闹、令人惊喜不厌的长安风尚。多元的风情,林林总总。
一夜长安,所编织的美梦,是难觅的风景,幸福而又恣意。
长安的风景,不属于个人,而是整个世界。她向世界敞开自己,世界也就把长安当作了舞台。这两者之间,最关键的因素是主人的心态。我们都拥有长安,无论是前人亦或是后人。我们从长安这个社会美景,收获了身心的愉悦。然而,它离我们已渐行渐远,我们对它,早成了陌生人。
风景里的我,开始摸索。
长安是真正的风景,她秉着一份自信,不担心外来文明会把自己淹没。譬如一个美丽的森林,绝不会防范每天有成群的鸟雀蝴蝶从外飞来,也不会警惕陌生的野花异草在随风摇曳。
如果警惕了、防范了,它就不再美丽了。
因此,有人云:盛唐之盛,首先盛在精神;大唐之大,首先大在心态。就像我们看人,一个处处强大、无懈可击的人,与一个快乐天真却也常常闪失的人相比,哪个更可爱?在强大和可爱之间,文化更关注后者。
我继续探寻与反思。
唐代没有“国家哲学”,这也是它的可爱之处。刘知几提出了以“疑古”、“惑经”为主轴的变易论,体现了唐代那种处处追求万象更新、反对盲从古代经典的思想风尚。证明了心目中对于“主流意识形态”和“传统精神偶像”的漠视。正是这种漠视,带来了对于多元精神财富的重视。
也正因此,长安才能成为“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风景特有者。
只此美景长安独有。
兼容并包,有了唐代长安;纵然回不去长安,览不了风景,而今,只好在幻想中的长安编织一段景,将自己绣在长安一隅,继续洞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