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之美,光阴易逝,诗情不老。
夜深人静,想起旧情,很多人会不由自主感叹: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春天的时候,夜里下雨,第二天醒来朋友圈里满屏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为什么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我们照样会读懂李商隐的惆怅,会欢喜与杜甫的小欢喜?因为无论怎样的人事流转。诗歌里边的情谊与感动是永恒的,对于诗歌的永恒之美,叶嘉莹念念不忘。
每被问及“诗词对您来说意味着什么,”这个问题时,叶嘉莹先生总会提到两首诗:一首是李商隐的《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很多年过去了,当她后来长大结婚以后流落到台湾,经过了白色恐怖,夫妇二人先后被不同期限地关押出来后,叶嘉莹寄人篱下,过了一大段艰难困苦的日子,然后在朋友的帮助下去高中教国文,课本里有一篇选的是资治通鉴的淝水之战,在这篇文章中叶嘉莹又遇到了云母,说是前秦苻坚这个国主就坐着一辆云母车,这种车应该是车窗上相信有云母石。
忽然间对于第四句有了很深的感动,体会到嫦娥的寂寞——嫦娥跑到月亮上,月亮是悬挂在空中的,没有一个依附之处,上边是蓝天,下边是碧海,所以碧海青天这么辽阔的宇宙之中,它孤独地悬挂在空中没有伴侣,该是多么孤单寂寞啊。
她现在也感受到了这种悬空般的寂寞,所以李商隐这首诗不是只写一个嫦娥的故事,也不是只写一个闺房或者书房中的风景,他写的是他自己那种孤独和寂寞的感觉,这种感觉叶嘉莹小时候不懂,现在懂了。
诗歌是有生命的,这个生命不会因为时间地点的变动而变色,所以唐代的杜甫读到战国宋玉的诗赋会有共鸣,南宋的辛弃疾读到晋朝的陶渊明也会激动。古典诗词里面的美是没有年代的,不会因为年代而显得不合适宜,反而会因为时间的流逝、人们阅历的增长而隽永流长写诗的人会逝去,但当年的明月与心情却越来越透彻朗明。
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你读得进去,领悟得透,诗是不会老的,而你一颗心也只会因为诗情的浸润更加鲜活,同样,相由心生你内心的鲜活反映在体表,身体和容貌也跟着年轻起来。所以我们说,诗是永恒的,而爱诗的人,那一颗诗心也与日月同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