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8531673/cb1a6c5d818c51fd.jpg)
今晚在上海交响音乐厅主厅欣赏了著名钢琴家,被誉为俄罗斯钢琴“鬼才”的瓦莱里·阿凡纳西耶夫与上海爱乐乐团的合作,张艺指挥与乐队一起跟这位77岁高龄的演奏家为观众带来了难忘的精彩。
上半场是钢琴家与乐队带来的贝多芬《第三钢琴协奏曲,作品37》。这首作品是贝多芬1800年创作题献给路易斯·费迪南德王子的,也是他本人比较满意的作品。音乐的钢琴部分和乐队部分都非常丰满,两者相得益彰构架出恢宏的气势。音乐中洋溢着青春的力量和贝多芬特有阳刚之气。第一乐章,辉煌的快板,在乐队演绎了很长一段主题后,主奏钢琴开始发声,瓦莱里·阿凡纳西耶夫用非常深思熟虑的音符一秒钟就告诉观众什么是大师的演奏。与众不同的处理是他对音乐的理解,可能是无数次演绎过后得到的最优解,他的速度处理比较慢和自由,快速的跑动的地方依然非常灵活,丝毫不逊色年轻人。 第二乐章广板也处理得很慢,钢琴独奏部分沉静深沉如祷告,让音乐充满着厚重的力量。第三乐章的快板,充满热情的回旋曲让人在老先生的演奏里感受到了青春的活力,钢琴急促的步履不停地与乐队交织出辉煌灿烂的主题,让听众心潮澎湃。
下半场舒曼的《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作品97(莱茵)》是作曲家旅居莱茵河畔的杜塞尔多夫时所作,完成于1850年。“晚风清凉暮色苍茫,莱茵河静静地流淌,那落日灿烂的光辉,照耀在山顶之上。” 这是德国诗人海涅为莱茵河留下的优美诗句。古老的莱茵河一直有不少神话和传说,河畔秀丽的风光和自古以来年年不断的唱歌节日盛况,都激发了作曲家的灵感。在这部五个乐章的交响乐作品中,舒曼也为我们展现了莱茵河畔刘梅的生活画卷。
第一乐章,活泼的,奏鸣曲式。音乐在明朗色彩里开始,作曲家显然在一个让自己极为愉悦的环境里,音乐描写着莱茵河壮丽的美景,优美舒缓的旋律带给人们无限遐想。第二乐章,谐谑曲,非常平稳的。原来的副标题是“莱茵河的早晨”,音乐带着民间歌谣风味的舞曲节奏中传递出一种质朴的快乐。温暖而舒展的旋律非常有春天的感觉。第三乐章,不太快的。相当于古典交响曲中传统的慢乐章。舒曼在这里写了一段抒情的间奏,木管演绎出的旋律层层推进,轻柔浪漫。第四乐章,庄严隆重的,三段体结构。这个乐章是作曲家在看到红衣主教的就职典礼后创作的。音乐中有宏伟的哥特式大教堂。音乐风格庄严而凝重。最后一个乐章,活泼的,奏鸣曲式。音乐充满了节日的欢庆气氛。
这场音乐会的两首曲子虽然很熟悉,但今晚在现场听还是非常享受的。特别是钢琴家给人的深刻印象。高龄大师的演绎听到都是缘分,希望下次还有机会。
![](https://img.haomeiwen.com/i8531673/ebe2b00c2899b77a.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