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Sakura的第 18 篇文章
题目是今天在朋友圈被分享的一首歌,很应景,很校园,很青春...
最后的8/31回老家呆了几天,回来觉得思绪乱七八糟的,也不知道这个月做了什么,总结要写些什么。我大学甚至于是人生的最后一个暑假,就这样过去了。
1.论文
普雷斯特问卷中有一个问题是“何时何地让你感到快乐?”我的答案是“当努力小有成效之时”。
我想在论文定稿的那一刻,就是这样的一刻。从前期定论题,定大纲;到后来的资料收集整理、问卷调查、访谈;到后来开始提笔写作;再到后来的修改内容,整理格式。这一切,在做的时候,其实并没有觉得很困难,很痛苦。反而是到现在,回想起这两个月为论文付出的心血觉得自己好像很了不起。现在要再让我写一篇论文,仅是觉得“想想都心累”
至于我为什么在做的时候并不觉得痛苦,大概是因为选择的题目是自己感兴趣的,所以即使辛苦也乐意。就好像你要去了解一个你欣赏的人,不论接近ta的过程多辛苦,你也是愿意的。但现在想起来觉得当初不容易,大概是这种热情消散,你再没有激情去追逐ta,竟也在佩服自己当初的热忱。
关于论文方面,真的是非常感谢乔姐的支持和帮助。大学这三年,遇到乔姐这位良师益友确实是我莫大的幸运。不论是学业上,甚而是一些重大的选择上,也总是给到我中肯的建议,是师也;而谓之友,是因“三观相同,才相为谋”。这话说来也严重了,倒也不是有过多么深入的沟通,只是这几年的相处下来,觉得是很值得欣赏的为人师表者。或许隐约中把自己划归到自己欣赏的这一类人之中。妄自以为自己和他们三观相似吧。
后来因为自己完成论文较早。同班上的同学交流了一些心得,能够给予到他们一点小小的帮助也让我感受到了予人玫瑰的余香。
2.“美”食
我竟不知道要在“2”后面添上怎样的标题,于是翻了一下朋友圈,发现除了转发就属食物最多。很意外会在总结中把它提到这么前面的位置来写。
自己在家做沙拉也是之前就有过的事情,这个月疯狂起来是因为被人分享了新的食物观念。推荐一下《谷物大脑》,感兴趣的可以去看一下,绝对能颠覆你的传统的饮食习惯。然而营养学这种东西,确有几年一大轮回之疑,所以,要不要照着做全看个人。但总有些被公认的健康食物和不健康的饮食方式。
至于要不要把食物吃的这么“美”,全是个人认知。可能好多人也搞不明白我每天要那么精心的切菜摆盘,拍照修图有什么用,反正都只是拍照那会儿好看,结果都是囫囵下肚。老实说,看到美丽的东西心情都会好很多的。而当这美丽的东西出自你手岂不是让人拍手称赞之乐事?
让生活过得精致一点没什么不好的嘛,热爱生活,取悦自己。
这个月的一部分餐食3.认识自己
人们常说,年轻人要做自己。可是,好像我都还没搞清楚要做怎样的自己就吵着嚷着要“做自己”。所以,认识自己其实很重要,而这对我来说并不容易。(不要告诉我只有我一个人有这种困惑)
还有一天,就是大四。实习,随之而来的找工作。好像是确定人生的大事。我也是这个暑假认识到自己原来是一个那么胆小的人。可能是来自女性天性中的求安稳,也可能是因为成长环境对于风险的恐惧。我即使表面上想要去努力做一些更有挑战性的事情,但是内心深处还是渴求稳定。我并不喜欢这样的自己。
我一直很佩服从小就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人。爱德华·布尔沃利顿说过“那些出类拔萃的人正是生活的早期就清楚地辨明了自己的方向,并且始终如一地把他们的能力对准这一目标的人”。而我,甚至于到现在也不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也许很多鸡汤也会告诉你,谁谁谁到了多少多少岁才知道自己的方向的,多少多少人也和你一样有着同样的迷茫,你并不孤独。所以,那又怎样?虽然一直未这个事情挺烦心的,但也不是着急一下就能有结果的事情。至少我应该庆幸自己知道了不要什么样的生活。
普雷斯特问卷是一系列对人的生活,思想,价值观及人生经验的问题。我在一个人的朋友圈看到的。然后去了解了一下,花了较长的时间深入思考后答完了问卷。之所以会“花了较长的时间”在这些看似应当顺手拈来的问题上,是因为对自己的不了解。我记得刚认识老王的时候,他总爱问我类似的问题,“认为自己是小说中的哪个人物?”“对你影响大的书或者电影?”“你觉得自己像什么动物?”等等,看上去简单,而我总是不能顺利回答上来。当我发现自己对自身的了解停留在如此肤浅的程度时也是十分懊恼。尽管我们可以用“当局者迷”来为自己开脱。但是,这并不能让我对此事释怀。而后我开始有意的让自己去认识自己,尽量不受他人影响的,客观评价自己。然而我还是觉得很难。你可能会认识一个你想成为的你而不是一个真正的你(为什么突然觉得自己像《天才在左疯子在右》里面的神经病)。总之,去深入挖掘自己总没错。
4.“Vacation”
没有旅行的假期总让人若有所失,陪奶奶回家呆了几天,受老天宠幸,天气正好转凉。所以,权当是在乡村度假了,用外来者的眼光去看这个自己长大的地方,会发现很多美丽。从小看过了很多描写乡村的人与景的文,而我对此都是不以为然的。现在想来,可能以前也仅仅是受制于自己的家庭自己的乡村这个小环境,切不该以偏概全否定了他人的看法。但是,对于经过文学处理的个人之言,那只是作者希望你看到的他看到的世界。就好像历史从来都不是绝对客观真实的,它都是融合了撰写者个人的三观的产物。
老家的日落回成都的时候去了一趟学校,和高中时的语文老师见了一面。老实说,拉拉同学们的近况,从老师的口中也确实再次感受到了“高中思维”。
5.我好想去抢学校
又到一年开学季, 抢学校绝对比抢银行直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