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是日,蹬着我的小单车第二次上路。
穿过水帘洞的楼间,向着朋友家出发!
我们俩的家算是离得比较近,开车就一个红绿灯,五分钟左右。
刚好给她拿点东西,想着就当饭后运动,跟小单车促进一下感情。
平时不觉得,现在才发现,我们之间没有那种专门的非机动车道,甚至是路边一条线的简易划分都没有。
忆起中学时期,不住校的同学几乎都是骑单车上下学的。
那时的路上,有专门的非机动车区域。虽说经常也有摩托车和小汽车占道,但就跟斑马线一样,守规则起码是相对安全的。
不像现在,有好几段除了被迫上大马路,战战兢兢地紧贴右边,我找不到任何适合自行车和行人的路况。
估计,也跟一直修个不停的路面工程有关吧,能让非机动车走的地方都围起来变工地了。
说来也奇怪,就像前阵子被全网市民吐槽的洒水车那样。
不管晴天、雨天、暴雨天都一天出动好几次,甚至导致不少路段在太阳暴晒下频频发生摩托车、电瓶车打滑倒地的事件。
这个路面该修的地方,坑,还是历久弥新,裂纹和地面线条,还是行驶波浪感日增。
可是,某些路段却总是修了挖,挖了修,感觉就跟剪头发一样,这次剪了不满意,养长一阵,再接再厉。
那些蓝色的包围板板,这里改单行,那里改掉头的大道。
我们经常开玩笑说,别说多久没回来的亲戚认不清路,这条道隔一个星期不走,估计我们也认不出来了。
把东西交给朋友后,俩人聊得正欢,不觉稀稀落落的水滴,打在了眼镜片上。
下雨了。
匆匆跟她道别,拉起口罩,罩上帽子就往回赶。
这雨滴不小,却也不密,有点前奏的感觉。
我忍不住打趣小单车,
“兄弟,看来咱俩很旺啊,第二次压马路又碰上下雨,你这贵人运杠杠的呀!”
幸好,春雨不大,一直是稀稀疏疏的样子,不让人湿透,也不让人干着。
到家了,我才感觉到肌肉的酸紧。
骑的时候,目标感太强了,一心想着在雨下大之前到家,完全屏蔽了身体上的所有劳累反应。
松下来之后,才发现被呼吸“蒸”湿的口罩,被汗水浸湿的卫衣,还有喘得发干的喉咙。
为何做事的时候,自己却没有如此的目标感盖过一切的持续续航呢?
明明体验过这个过程的酣畅淋漓,应该在深有体会后履行于行动中的。
是时间的长短因素?是过程的难易因素?
我认为,还是做得少,把自己管得不够严。
正如每天平板支撑的时候,最难撑的就是临界值附近,咬咬牙跟自己说:
“再来一秒、再多一秒……”
慢慢地,今天就比昨天多坚持一点了。
运动的感觉,跟做事的感觉是一样的。
反思自己近来运动确实做得太少了,身体少了运动过后的正向影响,活力也少了不少。
或许,多骑骑车,也是一个不错的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