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责任是什么?
如果回到四五十年代,父亲的责任应该是养家糊口,供子女上学。
一个男人承载整个家庭的主要收入,因为那个时代职业选择的有限性,女性能够做的工作很少,并且收入也远远低于男人。所以男人就成为家庭的主要劳力。
七十年代,职业越来越多远化,男女择业也趋于平等,有更多的女人走出家庭,走出来赚钱。因为女人出来工作打破了之前女人在家照顾孩子的模式,导致很多家庭收入增加了,但孩子很多教育出了问题,什么很多留守儿童出现心理疾患。
那么这个时候父亲的责任就发生了改变。父亲不单单要赚钱,还需要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但现实是:很多父亲还是在原来的模式中,单纯只是在享受工作的快乐,因为单纯,有成就感,很多父亲并不想参与复杂而又吃力不讨好的教育之中。
现今的孩子右边有奶奶呵护,左边有家那家加持。全程有母亲参与,但因为成长年代不同,教育的方式相异,父亲很害怕参与进来,这种吃力不讨好的工作,常常让年轻的父亲逃之夭夭。
那么我们再来看下母亲,一边要照顾孩子,一边还要尽力去满足工作节奏,回来还要应付双方老人的差异性,还有先生对于处理不周的指责,抱怨。以致于身心憔悴。这个时候因为情绪的过于焦虑紧张,也导致孩子问题一再凸显。如果大家都没有觉知,就处于孩子叛逆,各种关系紧张。很多母亲在那个阶段甚至都没有心思过夫妻生活,从而导致了夫妻关系的紧张,而这种紧张关系又反过来影响孩子,引起更大的家庭矛盾。
男人这个时候如果没有从这些冲突中反思,反而认为家庭烦恼之地,逃之夭夭,在外面去寻找寄托,那么这个婚姻就岌岌可危了。
最近读《朱子治家格言》,作者是朱柏庐,他就有主张中国家庭的模式就是要女人待在家里。这不是对于女性的歧视,而是从长久稳定的治家来考虑的。母亲是孩子成长中最大的支持者。母亲留在家中,合口的饭菜会让孩子有归家的欲望,也起到了家庭稳定作用,更主要的还有母亲长久待在家里对于整个家庭会有清晰的认知,这是源于女性敏感而细腻的天性,她们的母性部分会让她们把自己的创造力最大的发挥出来。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女性不愿意呆在家里,一部分因为女性自由平等的言论,还有来自于社会没有对于居家女性价值的肯定,导致心时代女性走出家庭去工作。而工作价值的判定标准往往比家庭的价值评定来的直接与实际。当今社会没有一定的标准来评定女人待在家里的价值,除非你的孩子考上非常好的大学,而这个结果是需要多方面因素才能促成的。这或许就是女人愿意工作不愿意待在家里的原因。
那么现在就是男女都出来工作,孩子教育就需要双方负起。很明显很多父亲参与教育孩子的,孩子的德智发展更全面,性情也更稳定。孩子成人的几率也更大。对于社会的贡献也会更大。
无论那种方式,父亲的肯定参与对于整个家庭的意义非常大。问题是你的男人是男孩还是男人的状态?如果是男人他会更men,如果是他是男孩,那么他的成长空间还很大,一旦他负起责任,就成为男人,一旦他选择逃避,或则就成为武志红笔下的巨婴。
幸与不幸就看女人有没有慧眼,识到那个潜力股的男人,从而在婚姻中华丽升华,成为男人,成为父亲。
这真是一个有趣的事情!因中有果,果中有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