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心理简友广场
与其反思自己,不如指责别人

与其反思自己,不如指责别人

作者: 不二姑娘z | 来源:发表于2023-07-08 00:52 被阅读0次

一、“过度反思自己”的体验与感悟

与其反思自己,不如指责别人。

这是我前不久在网上看到的一句话,它被称为防内耗法则,我觉得很有道理。

以至于后来每当我自我怀疑,反思自己,指责自己,不开心时,内耗时,我都心里默念这句话,以此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效果有,但微乎其微。

因为在惯性固有思维里,我依然是个只会反思自己,却不会指责别人的人。不光自己,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宁愿不断反思和指责自己,也不愿意把别人想得错,想得坏;宁愿一个人承受所有伤害,消化所有委屈,也不愿意反击伤害别人。

这种人,真的很累,这种累,既来自于自身的内耗,也来自于外界的中伤,双重打击,能不累吗?

记得初三下学期,与一个女孩子做同桌。每次在习题讲评课上,只要一道题,我错,她对,她立刻用手指着我习题册上那道错题,用得意洋洋的表情和口气说:“看,你真笨,我真聪明,哈哈我做对了,你做错了。” 每节课,每道题,只要出现她对我错的情况,立刻被趾高气昂的嘲笑。

刚开始心里万分难过,心想,等我做对,她做错时,我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让她也感受下被嘲笑的滋味。可是,真的出现这种情况时,我看着她因做错题而万分沮丧的面孔,又不忍心那样说了。毕竟,我知道那种被嘲笑的难受滋味,我实在做不出那样的事。

但是,我的退让,隐忍,换来的是她更肆无忌惮的嘲讽我,用尖酸刻薄的语言挖苦我。似乎时刻在提醒我,我是个愚笨的人,是个只会做错题的人,比不上聪明智慧的她。

那段时间,痛苦不堪,既要承受被打击嘲笑的痛苦,又要忍受想还击却说不出口的矛盾;甚至连当面严肃告诉她,我不喜欢她这个行为的勇气都没有,不是因为胆小,而是思维里只会责怪自己做错题,给了别人嘲笑自己的机会,却从没有指责怪罪别人的想法。

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被调皮的男同学嘲笑五官和身材,我只会自责自己不够完美,自责自己身材有缺陷,却从来不指责别人;只会觉得是自己的不完美,给了别人嘲笑自己的理由;只会暗自伤心难过,焦虑,却没意识到恶意评价别人,嘲笑别人的行为本身就是没教养的。也从未揭过他们的短,不是高尚,而是思维里压根没有这种反击别人的操作。

只会反思自己,不会指责别人;只会承受伤害,不会回击别人;这样只会纵容别有用心的少教之人,使他们更加张扬跋扈的去欺负别人。

退让,只会让他们得寸进尺。因为他们伤害别人时,并没有付出任何代价,反而给自己带来了优越感和欺负人的快感,那种虚假的高傲感,胜利感,使他们膨胀,自大,无法真实的认清自己,以为自己真的就是个无比优秀的人。

过度反思自己,只会让人抓住弱点,继而不断拿捏你。一个人说你不好,各种批评你,指责你,未必是你真的有错;是他需要通过打压你,让你屈服于他;他需要通过打压你,来建立他虚伪的自信;他需要通过打压你,来让你和他都坚信,他是对的,你是错的。他需要通过打压你,来获得众人的关注,来让自己在这场矛盾与争斗里,成为那个获胜者。

所以,打压你,批评你,指责你,不一定是你的错,甚至可以说大部分都不是你的错。因为,打压是手段,是带有目的的手段,你需要思考,这样做的人,是何目的与用心,如果你真的信了,听进去了,反思自己,指责自己,你就落入了对方为你布置的圈套之中,此时,你已经输了。


二、“只会指责别人”者的心理倾向与自我防御

后来,我遇到了另外一种人——只会指责别人,从不反思自己;这时,我才意识到,原来内心与思维还可以这样选择和操作。

只看到别人的缺点,眼里又都是自己的优点,然后在内心的某个不为人知的角落里,不断的拿别人的缺点和自己的优点比,通过贬低别人,抬高自己;在酸葡萄心理和甜柠檬心理的双重作用下,建立自己牢固的心理防御机制。

这种人对于别人有,而自己没有的,就会拼命暗示自己,别人拥有的来路不正,别人一定没有自己幸福,没有自己清高,没有自己能力强。总而言之就是,别人一定不如自己。所以张口闭口就是别人怎么怎么不好,因为他的眼里,只有自己的优点,别人的缺点,从不反思自己,也从未真正的认清过自己。

一个领导,因为自己清贫,就总认为别的家境优渥的领导的钱是贪污来的。这样想就不自卑了,因为“我”清高。

一个同学,因为自己收入低,花钱又节省,就总认为那些吃山珍海味的人,那些身价上千万的人过得不幸福,不开心。他总自信的说,我一个月生活费花两千,比那些花两万的人过得还要好。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自己只有柠檬,就说柠檬甜,通过文饰,把自尊心保护得可真好。

如果一个人张口闭口都是别人的缺点,都是这个人如何不好,那个人如何蠢,总是毫无底线的诋毁别人,对别人评头论足,那你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他可以在你面前贬损别人,有朝一日,便可同样在别人面前贬损你。因为他的眼里都是别人的缺点,自己的优点,他不会反思自己;在他的眼里,看到的也只是你的缺点,只不过打压你的话暂时还没让你听到。


三、哪种心理倾向才是合适而又健康的?

说到这里,一定有人说,我宁可做只会指责别人的自大之人,也不愿做只会反思自己的软弱之人,那样活得太累了。

是啊,只会反思自己,却学不会反击别人,只会受伤害,无法及时有效的保护自己。

这样的人大多都很善良,他们不是学不会指责别人,是内心的修养与道德让他们说不出,也做不出伤害别人的言行;他们把委屈留给了自己,快乐给了别人,宁肯自己受伤,也不愿伤害别人,甚至自己淋过雨,才更想给别人撑把伞。

几乎所有的抑郁症患者,都处于极度内耗当中。一直活在自我怀疑,自我反思与自我指责中,甚至一直接收着外界的伤害,他们敏感的内心无法忽略与屏蔽来自人性的丑恶。他们做不到自我感觉良好,做不到只会指责别人,做不到反击别人,做不到以牙还牙,所以,他们成了受伤害与被伤害的一方。

可是,难道就为了不被伤,就要做施害方吗?

一个只会指责别人,贬低别人的高傲自大自负者,一个只会挑别人的缺点以此来抬高自己却始终无法看清自己者,一个从不会反思自己却到处夸大并宣扬别人的过错者,真的是有修养的值得结交的人吗?现实生活中,你真的愿意和这种人做朋友吗?越自大,越无知。

我知道,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便是与人为善,学会自省,做一个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心胸宽广之人。可是,书本上构建的是和谐文明的理想社会,是个个都是慈善面孔,菩萨心肠的大同社会。

但现实社会远比我们想象的险恶,人心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人性总是那么经不起考验。学校教的那一套是用来尊重人的,可尊重未必换来尊重,善心未必换来善心,真诚未必换来真诚;因此,我们在尊重他人,善待他人时,都要学会防御,学会保护自己,甚至是学会反击。

因为,只有让对方同样的痛了,他才会有所收敛。指望他良心发现,换位思考,感同身受,未免太理想化了,毕竟,人性本贱。

综上,我希望你和我都做一个,既善反思自己,又能反击别人的人。

前者是为了让自己做一个有修养的自知之人,后者是为了让自己做一个有力量的自信之人。

愿我们每个人都懂得尊重,倾听,理解他人,严于律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道德水平,唯有如此,社会才能更加文明,和谐。

愿我们每个人:既有不伤人的教养,又有不被伤的勇气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让阳光与幸福包围我们每一个人。

愿天堂的Coco不再破碎,愿阳光与你,同在。

相关文章

  • 与其指责别人不如反思自己

    最近在工作中遇到很多糟心的事,遭遇同事各种不配合、不负责任,我本来是非常生气的,想要写一篇文章diss对方一下。 ...

  • 与其指责别人,不如做好自己

    最近,李嘉诚先生从大陆乃至香港都大量辙资。就连其在香港的标志性建筑,中环中心也作价402亿港币脱手。这些将意味着李...

  • 与其指责别人,不如审视自己

    你有没有在评论框里抨击过别人,有没有在别人的面前数落过他人,有也不奇怪,因为这再正常不过了。我曾经也有过这种不雅的...

  • 与其批评别人,不如反思自己

    我经常把生活中、工作中遇到的奇葩发到网上去,一些有相同经历的好心朋友们还在文章后留言力挺,让我感到并不孤独! 在这...

  • 那些善妒的人

    我想告诉那些善妒之人 与其撇嘴鄙视他人 还不如反思自己 与其嫉妒别人 还不如提高自身 因为嫉妒让人变得丑陋,狭隘

  • 换个角度想一想

    凡事看开点,看人短不如看人长,计较太多不如舍得更多。与其盯着别人的生活看,不如多反思自己的言行; 凡事看轻点,其实...

  • 太宰治

    与其评论,不如反思。

  • 2019-02-19

    与其取悦别人,不如充实自己

  • 名家说3

    刘心武说: 与其讨好别人, 不如武装自己, 与其逃避现实, 不如笑对人生, 与其听风听雨, 不如昂首出击。

  • 讨好自己就好

    与其费心了解别人 不如试着理解别人 与其费心改变别人 不如试着调整自己 换个角度 也许就皆大欢喜 何必讨好别人 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与其反思自己,不如指责别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iudu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