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艺术的故事》房龙 笔记

《艺术的故事》房龙 笔记

作者: 嘻行 | 来源:发表于2019-10-21 17:44 被阅读0次

    又一本房龙为孩子写的书,也挺适合我这种对艺术这个话题开始感兴趣的入门汉 -- 比如什么成其为是艺术?什么是美? 艺术为什么这么重要?

    这是一本以时间轴为线索的书,从史前人类的艺术,一直讲到今天。房龙说他想说明的是艺术的共性。可能这才是这本书不仅仅只讲什么是艺术,还讲当时的社会思想和人文环境吧。因为艺术的背后必然是经济状况,科技水平,社会人文状况,宗教等等原因。。。。

    看下来最大的收获是,对于普通人来说,艺术的意义,就是选择任何一个领域,不管是摄影烹调绘画,利用空闲时间来练习,享受并进步,不需要成为艺术家,就已经获得艺术的乐趣了。这种态度,应该是最实际也是最值得对一般人推广的,包括对自己的孩子。艺术不是用来欣赏,而是用来参与和享受的。对于我来说,可能会选择摄影,音乐,文字。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特别精通或者练习的。

    关于艺术家

            关于艺术家,房龙说 -- 艺术家和普通人的区别,就是他们比普通人更敏感。就好比高感光度底片和普通胶卷的区别。而艺术其实不可能属于大众,艺术是高贵和孤独的。所以艺术家其实内心很单纯,他们根本没有时间担心自己的内心和灵魂。而且可能也是普通人格,不特别高尚,只是他们特别敏感并且有表达的畅通渠道,或者说自己的工具。

        所以,大师或者天才,是需要炉火纯青的技艺的,否则表达就会不够通畅,当然还需要加上点别的,否则只有形式美。

        房龙还说,真正的艺术家是碰触或创造永恒的人,艺术是和上帝(自然界宇宙真和美)的对话,是对美的临摹,是和谐和理性。至于形式本身并不重要。这个问题让我思考,所谓艺术的表达和观众的鉴赏之间,到底有多大的鸿沟。而这个鸿沟的跨越,是基于艺术家的表达力,还是基于观众的鉴赏力? -- 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房龙说,如果没有技术,天分也无法表达。精湛的技艺是靠点滴的联系获得的。

    关于观众和鉴赏    

    关于鉴赏,房龙的看法是,当观众在评价艺术或事物时,首先需要问自己 - 这个人是讲述什么样的内心情感?是崇高?和谐?对称?真诚?甚至丑恶? 等等等等?这一部分是考验艺术家的内心审美以及情感。然后再是去看艺术家的表达方式是否具有说服力?这一部分是考验艺术家的技艺。

    一些事件和人物 (按时间轴)

    所有的艺术在初期都是深受宗教影响

    17世纪的作曲家之所以高产,是因为他们不会一个个音符写出来,而是记录下头脑中旋律的大体轮廓,几个速记音符,就可以完成清唱曲和协奏。

    希腊风格 : 雕塑,静穆美,最早是彩色的,并不是白色

    罗马: 建筑,巴西利卡,大厅

    早期基督教:艺术已经开始走下坡路,教堂最早是旧式罗马巴西利卡的简单变体。

    伊斯兰: 编织地毯

    波斯艺术: 诗人欧马尔.海亚姆。 《一千零一夜》,波斯艺术有一种优雅的气氛,波斯文明在十字军东征时,打开了欧洲野蛮人的眼界,向他们展示了什么才是人类应该有的生活。

    罗马式艺术时期: 罗马帝国毁灭到哥特式13世纪风格出现之前 -- 拉丁式长十字型教堂。普罗旺斯很多这种风格的教堂。

    哥特式艺术:

    文艺复兴:考古学是文艺复兴的产物,考古的作用是将历史往前推。如果没有中产阶级财富崛起,就没有文艺复兴。复兴的是古典主义。房龙对圣彼得大教堂和教皇乌尔班八世评价不好,说教皇掠夺了古罗马遗址的文物(比如万神庙和图拉真柱)来装点基督教

    佛罗伦萨: 圣方济各对艺术的贡献和影响,应该是让艺术回到普通人的生活,从上帝回到世俗生活。乔托是一个壁画家而不是画家。

    欧洲同样也有文明的兴衰,地中海不再是商贸中心,大西洋取代了地中海,大西洋沿岸国家越来越富,地中海沿岸衰落。意大利在卖光文物之后,剩下两样东西可以出口:第一是去为别人清扫烟囱,第二是音乐。

    17世纪开始艺术的重心从画画到音乐。文艺复兴以后:诗歌一流英国,画画荷兰,音乐德国,时尚法国。从十六世纪到十八世纪,路易十四开启了现代人的娱乐生活时尚服装礼仪等等。十八世纪应该是现代人生活方式的开端。

    为洛可可正名,从巴洛克到洛可可是因为卢梭开始提倡感性,以及私密。而洛可可是艺术真正为生活服务,但是只属于上层阶级,属于轻奢,确实有点故作伤感缺乏深度,但当时巴洛克风格过于无聊,所以任何艺术在刚出现时都有其历史必要性和原因。洛可可风格让维也纳从凡尔赛的强势风格中存活下来。巴洛克风格: 房龙把他比作好莱坞,以及罗马的那些纪念碑,目的是为了让别人记住。

    英国风格 : 英国的建筑都带有一种新式风格 -- 文艺复兴为主,带一点巴洛克,希腊加洛可可。英国人还钟情于诺曼式的哥特风格,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抛弃哥特风的国家。

    中国风格:18世纪30年代开始中国风席卷欧洲,喝中国茶很高贵。中国古代艺术高峰是宋朝前期。中国是唯一没发生过宗教战争的过度,中国人相当实在。中国人最典型的品质来自于道教,所以在糟糕环境中还有奇怪的愉悦感。。。在唐朝,佛教渗透到文学绘画雕刻。中国的画家喜欢寥寥几笔,不喜欢透视法。所以不要一次性看很多副作品,会很模糊。

    在日本,佛教得到升华。

    在印度,还是回到原始崇拜。所以佛教被赶跑了。

    19世纪考古学兴起:温克尔曼和莱辛 - 庞贝考古后,带动新古典主义风潮.

    美国风格: 新古典主义影响了美国开国时期的建筑比如华盛顿,因为美国的开国元勋都是古典主义的粉丝。所以美国的先辈对欧洲风格逆来顺受。

    一些书本推荐

    温克尔曼的《古代艺术史》,莱辛的《拉奥孔》, 歌德的《意大利记行》,这三本被公认为艺术界圣经。

    一些感想:

    艺术和生活美不能分开,生活美也很重要。 艺术是为了愉悦心身的话,那么生活从厨房开始就要注重美和和谐,至少要有这个鉴别的能力和心思,不是说要多精致。对孩子的美育也要从家庭日常布置衣食住行开始。所以很多西方人比如意大利和法国会对美特别在意,觉得理所应当,和我们现代人注重卫生一样的,不过这里的意大利值得是古代的意大利。

    艺术品的目的其实也有时效性,是为了当时人们的美妙和快乐 -- 所以很难说一定要是经典才是好的艺术品,当然有些艺术品是因为体现了永恒。。。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艺术的故事》房龙 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ixxv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