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介绍:
颜真卿(公元709年—785年),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县)人,开元中进士,唐代中期杰出的书法家,世称“颜平原”、“颜鲁公”。他出身贫困,秉性刚直,安史之乱时,首举义旗抵抗叛军,平平乱后,封鲁郡开国公。
颜真卿从小热爱书法艺术,青年时,两度辞官从师于草圣张旭,苦学书法,同时在魏晋及初唐书法的基础上,融入篆、草用笔方法,变方为圆,结字开阔,在书法楷体上开创一代新风。
颜真卿楷书特点:
颜真卿的楷书,字形宽绰丰满,拙笔中,内涵雄伟、秀丽,横画劲瘦,左右竖画略向内弯成环抱之势,撇捺粗壮,与横画形成鲜明的对比,波磷的起收有隶书的蚕头雁尾之势,布局茂密凝重,笔饱墨酣,完全突破了初唐楷书的规范,而暗合古法,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初临《勤礼碑》小结颜真卿的书法艺术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五十岁之前,以继承传统为主,特点为清雄坚韧,代表作有《多宝塔碑》、《东方朔画赞》等
初临《勤礼碑》小结 初临《勤礼碑》小结第二阶段为五十至六十岁之间是颜书的成熟期,创立崭新的颜体,特点为开阔雄浑,代表作有《颜勤礼碑》、《鲜于氏离堆记》等。
初临《勤礼碑》小结 初临《勤礼碑》小结在这一时期的《祭侄文稿》真率天然,有“天下第二行书”的美誉。
第三阶段为六十岁以后是颜真卿书法艺术的鼎盛时期,《麻姑仙坛记》、《大唐中兴颂》、《裴将军诗》为其晚期的精品之
初临《勤礼碑》小结 初临《勤礼碑》小结 初临《勤礼碑》小结《颜勤礼碑》临帖习要领:
《颜勤礼碑》是颜真卿六十岁时为他的曾祖父颜勤礼撰写的神道碑,是颜书成熟期的代表力作之一。此碑四十四行,每行三十八字。
(一)字形特点:
体态豁达端庄,舒展开阔,结构停匀,善于避让,字形大体上为长方接近正方如“闻”、“府”等
初临《勤礼碑》小结 初临《勤礼碑》小结(二)点画特征:
(1)行笔雄健有力,起笔处方笔少,圆笔多,横画起笔多斜角。如“翰”
初临《勤礼碑》小结(2)横画轻、竖画重,但两竖并存时,左竖常和横画一样粗细,中竖都极粗壮有力,悬针竖到五分之四处逐渐提收,左右竖画多相向如“千”、“中”、“林”等。
初临《勤礼碑》小结 初临《勤礼碑》小结 初临《勤礼碑》小结(3)长横多上拱且微向右上角运行,笔画渐细,以顿法收笔。
(4)捺笔有“蚕头雁尾”之态;长捺常成飘样弧形,起笔较轻,出尾处较粗壮,尾端较长。如“以”、“吏”
初临《勤礼碑》小结 初临《勤礼碑》小结(5)转笔常用提法,圆转直下,而不取折笔,转折之笔多呈内方外圆。如“酉”
初临《勤礼碑》小结(6)钩法多成鸟嘴状。“竖弯钩”的底部圆转,上部平正,出钩处内方外圆,内直外斜。如“扬”
初临《勤礼碑》小结(7)“火字点”的四点,第一点左向,余三点右向。一般中间两点稍细,左右两点较粗。
(三)临习方法
《颜勤礼碑》的用笔,无不挺拔劲健,临写时,以坐(或站)得自然,书写舒适、便利为准。
《颜勤礼碑》的点画,从按到提,从提到按,过度非常自然,几乎没有骤起骤落的写法,可谓是笔笔力到。起笔方圆兼用,逆锋起笔:笔锋着纸先向点画的逆方向运笔,再回锋顺着点画的走向力行。即欲下先上,欲右先左。收笔时,顺原路将笔锋送回点画内,即回锋收笔。
四、临帖习作展示:
初临《勤礼碑》小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