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萍踪侠影】:笑看侠士闯连营,再说英宗陷土城

【萍踪侠影】:笑看侠士闯连营,再说英宗陷土城

作者: 北雁寄南书 | 来源:发表于2024-07-14 08:03 被阅读0次

    引言

    《萍踪侠影录》是著名武侠小说作家梁羽生先生创作的一部经典武侠小说,于1959年1月1日至1960年2月16日在《大公报·小说林》连载。这部小说以明代土木堡之变为背景,讲述了大侠张丹枫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不计世仇,甘愿抛弃荣华富贵、奔波于塞北中原之间,屡建奇功的故事。

    梁羽生先生其人自不必说了,是中国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祖师。他的作品以实在的文史知识和古代诗词见称,语言文采飞扬,字里行间透出浓郁的书卷气。梁羽生的小说技法以传统继承为主,多用章回小说的形式铺张故事,小说回目意境深远,对仗精巧,情节推展明显具有怡荡有致的韵律感,叙事中也带有明显的说书人的口气。

    故本文标题也班门弄斧一番,来个章回体标题风格,权作致敬。

    《萍踪侠影》的故事背景设定在明朝土木堡之变后的动荡时期,这是一段大明历史上的至暗时刻,但也是武侠故事发生的绝佳舞台。梁羽生的笔下,既有对历史事件的精准把握,也有对武侠世界的深刻理解。他将历史与武侠相结合,让读者在阅读的同时,既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又能体验到武侠的快意恩仇。

    记得当年读《萍踪侠影录》一书时,竟然真的以为张仕诚有个后代子孙叫张丹枫,而朱元璋阴险狡猾是个大大的坏人,夺了本该属于老张家的江山。张仕诚兵败身死之后,留下宝藏供后代和部将图谋复国。

    小说中张士诚宝藏的情节是重要线索之一,这张藏宝图不仅标记着一个巨大的宝藏,还隐含着军事地形图,具有极高的战略价值。张士诚的后人逃至北方,其中张宗周成为瓦剌的右丞相。张宗周一直怀揣着复国的梦想,而这个梦想与传说中的张士诚宝藏密切相关。

    张丹枫作为张宗周的儿子,张士诚的后人,他身上同样承载着家族的遗训和复国的重任。为着这张祖传的藏宝图张丹枫从大漠远赴中原,这才有了后面的张丹枫携带藏宝图秘密潜入中原,云蕾以男装身份初遇张丹枫,两人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江湖风波和生死考验后,逐渐产生了深厚的感情等精彩内容。

    在这本小说里,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历史事件 -- 土木堡之变,虽然真实的历中并没有张丹枫这个人物,但土木堡之变的确是明朝历史上一场重大的军事灾难,发生在1449年。在这场战役中,明朝遭受了极为惨重的损失。并且至此之后,明朝由盛转衰,皇帝与外臣的矛盾激化,宦官集团开始出现,军政出现了断层,边防形势严重糜烂,朝臣不敢言边事,内阁作用下降,并且开启了以文制武的政治模式,皇权斗争也愈发激烈 。

    也先图谋

    1449年,瓦剌太师也先率领大军,兵分四路南下犯边,他们的目的不仅仅是劫掠,还提出了政治上的要求。

    说起来瓦剌这次犯边的目的也有点好笑,为什么呢,因为瓦剌太穷了,想从大明要点好处,占些便宜。瓦剌太师也先南下犯边并非直接企图推翻明朝,而是出于经济利益和政治讹诈。因为一来,他没有这个实力;二来呢,朱元璋和朱棣余威犹在,蒙古诸部也是真的被打怕了。

    根据历史资料,蒙古地区对中原地区的粮食、布匹、手工产品等有大量的需求,而中原地区则需要蒙古地区的马匹、肉类等 。朝贡贸易对于蒙古部族来说,不仅能获得丰厚的经济利益,还能壮大自己部族的实力 。然而,由于明朝廷往往以薄来厚往的方式处理朝贡贸易,导致蒙古诸部族非常重视这种贸易形式。随着蒙古部族统一后,贪欲越来越大,参贡的人数不断增加、索要回赐更加贪得无厌、虚报使臣人数等以求更多的赏赐,这使得明朝财政不堪重负 。

    此外,也先通过朝贡贸易的手段不断敲诈明朝,例如虚报使团人数以求更多的赏赐,当明廷削减赏赐时,也先极为恼怒,这直接导致了他兵分四路进犯明边的决定 。因此,可以认为,也先南下的主要动机是经济利益,同时利用军事手段作为政治讹诈的工具,以获取更多的贸易利益和政治优势。

    但是这件事对于此时的大明朝来说还真是不容易对付,虽然在世的名将也有不少,比如说张辅,但老张时已75岁,再想披甲上阵那根本不可能。唯一能做的,也许就是出出主意罢了。其余如恭顺侯吴克忠、都督吴克勤、成国公朱勇、永顺伯薛绶、大同总督宋瑛、驸马都尉井源、总兵官朱冕和右参将都督石亨等人,要么是军界新星,要么是靖难后裔。这些人勇则勇矣,但若说统兵经验和战场谋略可就真不怎么拿的出手,至少在面对瓦剌太师也先时,真不太够看。

    瓦剌太师也先,是15世纪中叶蒙古瓦剌部落的首领,蒙古历史上是一位杰出的领袖。他的父亲是脱欢,祖父是马哈木,曾祖父是浩海达裕。也先在父亲脱欢逝世后继承了首领地位,并自称太师淮王。他统一了蒙古高原,控制了西域通道,并且向东攻击兀良哈,威胁到了明朝的边境安全。也先的势力在极盛时期,东到建州、兀良哈,西到赤斤蒙古、哈密,都成了瓦剌的藩属。

    说当时的也先天下无敌,也许太过夸张,但当时的大明朝要想找到能够和也先在战场上相抗衡的人,还真是一个没有。

    土木堡之变

    战役的导火索是瓦剌太师也先的野心,他兵分四路南下,以劫掠和政治要求为目的,对明朝边境发起了猛烈的进攻。明军在大同、阳和等地与之交战,却因准备不足和战术失误,连续失败,损失惨重。高级将领宋瑛、朱冕等战死沙场,明军士气受挫。

    在大太监王振的影响下,明英宗朱祁镇决定御驾亲征,企图一举击退瓦剌的侵犯。然而,由于仓促出征,准备不足,加之对战场形势的误判,为失败埋下了伏笔。明英宗的这一决策,后来被证明是灾难性的。

    撤退过程中,明军选择在土木堡扎营,而非更近水源的怀来城。不论原因如何,这一选择直接导致了明军在土木堡面临了极度缺水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士兵的战斗力和士气。

    瓦剌太师也先并未放过这一机会。在清除了外围的威胁后,他开始尾随明军,并在土木堡对明军进行了毁灭性的攻击。明军迅速崩溃,明英宗朱祁镇在乱军之中被俘,随行的朝廷重臣和士兵死伤无数,土木堡之败是明朝立国以来前所未有的耻辱之败。不管真实的朱祁镇是个怎样人品的君王,单凭此一败,罄尽黄河之水也无法洗去他留于青史之上的污名。

    土木堡之变的消息传回京城,朝野震惊。有人主张迁都避祸,但最终在兵部尚书于谦等人的坚持下,决定保卫京城。于谦等人组织京城防御,成功抵御了瓦剌的进攻,迫使也先撤军。北京保卫战的胜利,虽然暂时挽救了明朝的危机,但土木堡之变的影响却是深远的。

    首先,明军事上的损失极为巨大。据史料记载,明朝京营主力几乎全军覆没,二十万明军死伤过半 。其中包括了大量精锐部队的损失,以及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等66名大臣战死 。此外,明英宗朱祁镇本人也被瓦剌俘虏,这在政治上对明朝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物资方面的损失也非常严重。据记载,骡马损失达到二十余万,衣甲兵器等军需物资几乎全部为敌军所得 。这直接导致了京城防卫的空虚,进一步加剧了明朝的危机。

    尽管遭受了如此重大的损失,明朝并未因此而灭亡。原因在于明朝的实力尚存,朱元璋、朱棣的余威仍在,且明朝迅速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包括拥立新君、调兵遣将、征调援军、整军备战等 。这些措施有效地稳固了局势,为之后的北京保卫战的胜利打下了基础。

    但是,土木堡之变对明朝的未来发展走向产生了不可逆转的深远影响。它直接导致了明朝由盛转衰,为明朝中期开始的一系列变局埋下了隐患 。同时,这场灾难也使得文官集团在朝廷上的地位得到了加强,对武将阶层进行了彻底的压制 。

    军制危机

    土木堡之变,不仅是对明朝军事力量的一次毁灭性打击,更是对整个军事体系和社会结构的打击。这场战役的惨败,不仅导致了京军的大量精锐部队损失殆尽,更使得北京勋贵集团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为明朝的军事发展带来了长远的负面影响。

    在土木堡之变后,京军的重建工作变得异常艰难。由于原有的军事体系和指挥结构几乎被完全摧毁,新的体系建立起来需要克服巨大的困难。于谦作为当时的兵部尚书,尽管他在北京保卫战中表现出色,成功领导了京城的防御,但在京军的重建上却面临着重重挑战。他试图通过改革和整顿来恢复京军的战斗力,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努力最终未能取得预期的成效。

    明武宗继位后,也面临着类似的困境。尽管他有意重振京军,但由于土木堡之变留下的深刻创伤,以及朝政中的各种阻力,重建工作同样以失败告终。这一时期的明军,由于缺乏稳定的领导和有效的组织,其军事发展进入了一段极不稳定且摇摆不定的时期。

    土木堡之变对明朝军事体系的颠覆,还体现在于它对军事指挥体系、兵制结构以及军事思想的冲击。这场战役暴露了明朝军事体系中的诸多问题,如指挥不力、战术落后、军队训练不足等,这些问题在战后长时间内未能得到有效解决,严重影响了未来明朝的军事实力和国防安全。

    再说丹枫

    张丹枫这位羽生先生倾力塑造的绝顶人物,在武侠迷的世界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纵酒狂歌,名士风流,才情横溢,惊世功业。在《萍踪侠影录》一书中,张丹枫这一角色承载了羽生先生深厚的家国情感和人生追求。

    书中在讲到土木之变时,张丹枫的行动始于对即将到来的土木堡之变的预见。他利用自己的江湖联系和情报能力,预测到了瓦剌军队的动向,并设法将这些情报传递给明军,希望能够引起朝廷的重视。

    在战术建议方面,张丹枫深知瓦剌军队的强悍和明军的弱点。他向明军提供了战术上的建议,希望能够加强边防,避免可能的灾难。

    当土木堡之变发生,明军陷入困境时,张丹枫没有置身事外,而是积极组织江湖义士和自己的部下,前往战场进行救援。张丹枫的行动,展现了新派武侠小说中所大力倡导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高尚情操,以及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英勇精神。

    明英宗被瓦剌军队俘虏,张丹枫放下了朱张两家当年争霸天下结下的世仇,他利用自己的智慧和武艺,设法接近并保护英宗,防止他受到更多的伤害。

    然而,武侠世界中的故事真的只是虚构吗?梁羽生笔下的江湖,虽然充满了想象,但每一个细节都透露着对真实世界的深刻洞察。《萍踪侠影录》中的侠客们,他们的行为准则、情感纠葛,无不反映出中国人对真善美的定义,对家国民族的认同。。

    在现实中,土木堡之变是一个历史转折点。在小说中,它更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关键。梁羽生通过这一事件,塑造了一系列的人物关系和命运转变。例如,小说中的张丹枫和云蕾,他们的家族命运与土木堡之变紧密相连,他们的成长和爱情故事也由此展开。梁羽生在叙述中巧妙地将历史人物与虚构角色交织在一起,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既能感受到历史的真实,又能享受到武侠故事的惊险与刺激。

    确保历史事件的基本框架与史实相符,同时在细节上进行艺术加工,加入了武侠元素和虚构人物,使得故事更加丰富和引人入胜,一批是梁羽生作品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喜爱梁著的原因。这种处理方式不仅增加了小说的可读性,也让读者在享受文学作品的同时,对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所以相比较于金庸和古龙,从梁的作品中更能学到东西。

    结语

    武侠世界,是许多人梦开始的地方。曾几何时,我们都曾幻想过这样一个场景:

    江湖风起云涌,一位名士,手持长剑,背负诗囊,以一种超然物外的姿态,行走在刀光剑影之中。

    而这个形象,便是梁羽生笔下的张丹枫在每个武侠迷的心中种下的梦,一个集狂放、侠义、智慧与深情于一身的传奇人物。他的故事,如同一幅泼墨山水,既有江湖的苍凉,又有诗酒的浪漫,构建了一个复杂而深邃的武侠世界。

    莫道萍踪随逝水,永存侠影在心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萍踪侠影】:笑看侠士闯连营,再说英宗陷土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izqh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