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老婆和儿子吵起来了。
事情是这样的:
儿子一进屋,就听老婆埋怨自己的姐姐不考虑他人的感受。
老婆说:“他大姨说,果果的充电器可能在你家。
我就说,在这儿我就给你找找。然后她就没好气儿的说,那你让多多给送来吧,我们果果学习可没时间。你说她一点儿也不考虑别人的感受,你家儿子学习,我们家孩子就不学习啦?”
“反正也是,人家孩子抽空儿就学习,咱孩子也看不见学习。”老婆接着抱怨,显然又抱怨到自家孩子身上了。
这时,一旁的儿子听不下去了,不满的怼道:“咋看不着我学习啦?我今天学的最多,在你眼里,我学多少都没用!”
随后就是两人一顿你来我往的争吵。吵到了“手机”、吵到了“好吃好喝惯的”,吵到了“你怎么这样对我”。把旁边8岁的小儿子吓得小声向我嘀咕:以前吵过这么凶吗?
我示意他先别说话。
我应该把事情发生的经过尽量以事实的经过陈述清楚了,下面我用刘润在《底层逻辑》中阐述的关于事实、观点和立场的思维模型,分析一下这场家庭争吵。
1、事实
我看到的事实是老婆埋怨孩子大姨时,随口说了句抱怨儿子的话,导致了儿子的不满,随后招致儿子的怒怼。
老婆看到的事实是我其实实在埋怨你大姨,说你其实也是自责,你却上来怼我。
儿子看到的事实是,你受了委屈就牵连到我,还颠倒是非,说我没学习。
背景分析
事实因角度不同所得的结果也不同。鱼缸里的鱼看到的这个世界是球形的,而人看到则完全不同。
2、观点
老婆的观点是,“我在埋怨你大姨,你跟着添什么乱?听不懂好赖话。我的重点是在埋怨你大姨”。
儿子的观点是,“你评价的看不到我学习,根本就是对我这段时间在学习上所付出的努力算盘的否定,我付出了这么多,你竟然一点看不到?”
我的观点是,老婆受了委屈,要向大家诉诉苦,寻求一下心理安慰。但是不应该肆意抱怨,而且还不小心波及到了他人。
背景分析
观点是自己的感受和判断总结的结果,相比于事实,观点与自己的关系更紧密。
例如,30摄氏度时你觉得热,是因为你的体温低,30摄氏度时他觉得冷,是因为他的体温高。
3、立场
老婆的立场是,我埋怨你大姨时,你们都应该现在我的立场,跟我一起埋怨她,并且应该为我所承受的委屈安慰我一下。即便不安慰我,也不要怼我呀!
儿子的立场是,就事论事,你不能否定我的付出。
我的立场是,适度抱怨可以释放内心的压抑,有利于心身健康,但不假思索,肆意抱怨对团队协作尤其是家庭中的亲密关系伤害颇大。
好了,以上的事实、观点和立场都摆在那儿了,做为事后诸葛亮,我们遭遇这样的事情时,应该怎样做会更合适呢?
一、老婆
老婆可以在与孩子大姨沟通时,直接说,好吧,那就牺牲我家孩子的学习时间给你送去吧。即表明了不满的态度又承担了应尽的责任(如果责任在此的话),同时也可以借此发泄了自己的情绪。
“抱怨是一个人成长路上的最大敌人”,抱怨一个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无疑会增加亲子关系中的裂痕。要多思考总结遭遇这样的情景,应该如何应对,下次也不至于过于憋气、郁闷。
二、儿子
有些时候,父母埋怨自己孩子时,其本意常常是家长的自责,他们是在抱怨自己没能引导孩子如自己期望那样的优秀。当然,这种期望实际上就是家长不理性的奢望,因为,期望是基于现状的预期,一般事情没有特殊变化时,基本可以实现。而奢望确实不切实际的畅想。
这种奢望归根结底是父母对自己孩子的爱的结果,因为父母们都相信,自己的孩子是世界上最最优秀的孩子。由于这样的爱,转而演变为父母口中的恨铁不成钢。
所以,做为儿子,以理力争之余,把父母的恨铁不成钢的抱怨化作成长的动力,才是对待挫折甚至逆境时应秉持的乐观精神,有利于个人成长。
三、我
我更应该第一时间发现老婆的心里诉求:需要安慰。这在情感忽视的领域中,尤为重要。女人,毕竟是感性动物,或者说感性更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