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经常日更的人,断断续续的放弃了几次,我来分析一下自己放弃的情况。
在我连续两天没有输出的时候,想到了这样的念头:没有什么东西可写了,脑袋空空的。随后就遇到了需要回家处理处理事情,进而给自己可以给自己在家看电视、无所事事的借口。即使想起来需要提醒还是想要放松一下自己。回到这边就可以发现了问题所在,其实是自我预言所在。
而我最近在别人面前表现的更加少言寡语,情绪非常低落,觉得失去了挣扎的挣钱能力,这个也许是给自己找借口。这段时间明显感觉自己有点敏感,亲近的人善意的提醒也让我会非常低落。这也让我想到了需要培养的一个习惯:那就是给自己天天洗脑。
如何洗呢?
按照我个人的理解,就是记录下大脑中有哪些负面的情绪,有哪些不好的想法,记录下来,让它们无所遁形,影响我个人的发展。仅仅这样做还不够,还需要寻找比这个好的想法来替代,找到比这个更好的方法来做事。其实人很多都是懒惰的,即使是在知道明明需要怎么做的时候,还是按照原来的想法来做事。
在我回家这段时间,我清楚的意识到了这一点:在家里的环境,原来我是按照固定的、老旧的方式思考问题的,那是不对的,也是我鄙视的。可是,到了家里还是按照原来的方式那样想了,那样做了。根本没有摆脱过去的情形,意识到这一点之后,摆脱旧有的环境的重要性以及和什么样的人交往的重要性。
在原来的环境中那样做是最为明智的,离开那里却发现那是违背自己的价值观的,尤其离开那个环境之后看的更清晰。这也让我清楚明白的思考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如何判断自己的价值观呢?
一是我知道了什么?二是我采取了什么样的行动呢?三是知道和行动是一样的吗?四是不一样的话,什么更重要呢?五是什么最重要的呢?
创造符合自己价值观的生活环境以及与之符合的人际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过去经常说的学习即是社交。写了这么多就可以建立一个反馈:意识到自己没什么东西可写,脑袋空空了就说明原来自己暂时不愿意思考了,想要偷懒了,赶快记录下来,写下来,方便自己深入思考。
我不知道别人是如何深入思考的?但我采取的方式就是找到一个问题,不停的写下个人想法,刚开始肯定是琐碎的,不成体系的,甚至是可以说是很难看懂的,但这就是我采取的方式。
除了这种方式,我还喜欢用阅读来思考,选择好的经典书,我就去随着作者去思考。遇到一个句子,只字不差的阅读一遍,找出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进而试着理解这句话讲的什么意思?观点、事实、想法、论证、结论、概念、过程等的话要着重对待,问自己这样的几个问题:
它表达的和我拥有的一样吗?不一样就判断那个更好?之后就是把更好的摘抄下来作为自己的;
作者是如何遣词造句的?是否可以发现背后的规律?
句子和句子之后是什么样的关系?
找到了着重花时间要做的事情,我也会思考哪些时间我应该不去关注呢?仔细想了一下,其实例子不用花太多的时间,积累到一定程度你就知道举的例子是否看过。看过这可以略过,没有则可以轻松的去看了。
写到这里,回头看一下自己写的文字,发现这样的一个问题:那就是我写的东西都是比较散、粗糙的。这样会给人一种其实写的一般,不怎么样的感觉。究其原因,那就是我写的都是随心所欲,没有列提纲的。
我个人认为文章写的好的特点:有逻辑、深入、展示了事实、阐明了观点、有论据、有对比,可以一下子让自己立马行动。
日更:68/365(2018-12-6)
坐享:12分钟(325/365)
正在阅读:随机漫步的傻瓜
想要改变的战友,不妨一起制定一个计划,一年之后看最终你有多少变化,我自己开了一个微信公众号(丁昆朋YKPD),喜欢写作、英语、编程、区块链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共同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