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观看绘画的方法有多种,但其中没有所谓正确的方法。
肯尼斯·克拉克开宗明义:观看绘画的方式是多样的,并没有一定之标准。但同样没有疑义的是,观看绘画的方式不同,会造成截然不同的效果。
生在网络时代的我们,可以选择的看画方式比人类史上任何时代都更多样。渠道方面,我们在网上常常可以找到高清照片甚至数字化图像,大开本名作集图文兼备、自成一体。进入短视频时代以后,远程游览成为可能,不仅如同身临其境,还有讲解可听。只要你身在大中城市,基本都会有画廊、画展可去。选择何种渠道的关键在于它限制了、甚至可以说是决定了我们的动作:在电脑或者ipad上画易于放大缩小,却不能靠近离远,其真实大小其实就是屏幕的大小;实体书本不仅不能放缩,还会有画面正中被书缝夹住的尴尬;至于直播和短视频,根本就算不上是自己在看画!
——我不认为一个自称凭直觉就能“了解他所喜爱的东西”的人,在这个领域,乃至在任何领域中,是正确的。任何职业的长期实践都能培养出一点点技巧。一件伟大的艺术作品的含义,或是其中我们能够理解的那一丁点,必须通过联系与我们自己的生活,才能增加我们的精神能量。观看绘画需要积极的介入,而且在初始阶段,还需要一定量的训练。
肯尼斯·克拉克(Kenneth Clark)不仅是身负盛名的艺术史家,更是20世纪最优秀的策展人之一。他不否认艺术中含有多少人类天赋和偶然时刻,但更重视向大众推广艺术——艺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完全可以理解、感知、欣赏并且获取愉悦的。尽管他“并不认为这种训练有任何原则可循”,可自己却大体遵循了一种固定的模式:仔细审查、展开联想、再次更新。
克拉克多年来在报刊上发表的画评增补结集形成了《观看绘画》,一共涉及十六位名家(提香、委拉斯开兹、范德魏登、德拉克洛瓦、拉斐尔、华托、格列柯、维米尔、康斯特布尔、戈雅、修拉、透纳、达·芬奇、库尔贝、波提切利、伦勃朗)。如果我们把这本书当作一个艺术作品来观察,会发现它的不同篇章有着十分相似的结构:第一印象(整体的色彩、形状及其协调)——画家及其背景(时代、师承、个人生活经历、艺术观念、手法)——分块细节(人物、动作、线条、层次、细部色彩、以及它们所有之间的相互关系)——回到整体(自我更新了的印象、感知和理解)。
——这些伟大的作品都是深刻的。我对它们的理解越是深入,我就越是意识到,它们的核心本质隐藏在更深的地方。我用这些陈腐的文字工具,触及的不过是它们的皮毛。因为,将视觉经验转化成语言是极其困难的,更何况再加上感知本身的缺陷。
如果不是把《观看绘画》看作对那些画的一种再现,而是把它本身当作一部文艺作品,会有趣得多——正如我们不把绘画当作对彼时彼地那个场景的再现,而是把绘画当作一种脱离于时空的艺术品。虽然本书的各篇文章在写作框架上保持着高度一致,但其指向却多有不同。提香的冲击力、德拉克洛瓦的历史戏剧性、戈雅的义愤与表现能力、透纳的疯狂……
或许确实没有,也不应该有统一的方式可以教人学会观看绘画,但克拉克通过他自己的实践,透露了那些最基础的、不可或缺的要素。首先是我们的天性,第一印象就是第一印象,不必急着反驳它。然后是耐心和知识,让我们驻足,陷入回忆、想象和解读。我想大多数普通人往往在这个环节败下阵来。如果一个人对一幅画没有任何可想可说的,他就有很大可能离开、划走、翻过此处。接着,我们脑海里这些事物和眼前的画或者重合,或者错开,总归使人注意。于是我们探究起这些被注意力抓住的东西。几缕笔迹、一个宝箱,都有所得。等吃透细节回归整体,一幅画才是真正落入眼中。
对于普通观者来说,第一步应该是有耐心。遇到一幅画,不妨多看一看,靠近一点儿、走远一点儿,看看明暗变化的部分、色彩过渡的方式。如果你愿意积累关于画家、风格或者艺术史的知识,当然更好。最重要的是到现场去。走,去美术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