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人越老,不会越来越好过,只会越来越卑微。
有一个现实,不少人都难以接受,生活不仅眼前的苟且,就连远方,也有可能是苟且。早年的苦,很有可能只是开始。晚年的苦,才是真正的考验。
很多人不理解,都一把年纪了,为什么不能活得有尊严点,非要受苦呢?只能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越是希望什么,就越是得不到什么。
每个老人都希望得到子孙后代的尊重,可并非每个子孙后代都尊重老人。不然,就不会出现那么多的不孝子,败家子。
有人说过,晚年,恰好是人最脆弱,生活风险最多的时候。
在早年、中年,也许我们还能应对生活的危机,自力更生。到了晚年,由于病痛缠身,有可能连生活都无法自理。这,才是真正的悲剧。
02
一位老人的心声:卧病在床后,才发现谁是人,谁是鬼。
陈大伯今年65岁了,卧病在床已经有2年的时间了。这2年,一直是老伴照顾他,而子女只服侍了他两个月,就不管他了。
在60岁退休的时候,陈大伯一直在幻想,前半生吃了如此之多的苦头,如今退休了,终究可以休息,苦尽甘来了。
60岁到62岁这两年,陈大伯成为了子女的免费保姆,帮子女带娃。子女看到父母如此好说话,连一分钱也不给父母。
虽然陈大伯心中有芥蒂,但他还是认了,没有计较。等他卧病在床后,他一直期盼子女能够孝顺他,服侍他,对他好一点。
出乎他意料的是,子女跟父母说,自己工作忙碌,还有小孩要带,没时间服侍父亲,只能辛苦母亲服侍父亲了。
63岁那年的春节,子女还回家过年。64岁那年的春节,子女就不回家了。在子女看来,父亲老了,还不能自理,成了子女的累赘。这,让陈大伯特别心寒。
03
亲生的孩子,为什么会对父母这般狠心呢?亲情在现实面前,显得太脆弱了。
没事的时候,大家还能维系表面上的关系,你说几句好话,我也说几句好话,问题不大。一旦出事了,这表面上的关系,就破裂了。
什么是“久病床前无孝子”?病得不严重,可以生活自理,子女还会孝顺你。病得很严重,无法生活自理,子女就会嫌弃你。
对此,无数父母都感慨,我辛辛苦苦将孩子养大,难道就只能被孩子抛弃吗?在这年头,孝顺,真的就成为天方夜谭了吗?
要想子女孝顺父母,需要满足三个条件。首先,子女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其次,子女有空闲的时间;第三,子女有感恩父母的心意。
这三个条件,很多人连一条都达不到,又何谈孝顺父母,在父母卧病在床的时候,亲力亲为服侍父母呢?所以,现实中才会有那么多孤寡老人。
人性,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美好。等你脆弱得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你才会发现,自己人也靠不住。
04
对老人最狠心的,是这2类亲人。
第一类亲人:老人辛辛苦苦养大的子女。
有些付出,可以换来收获。而有些付出,未必能够换来收获。养儿防老,在这个年头,就是一场耗时耗力耗钱的豪赌。
从早年到中年,你为了养大孩子,耗尽了无数的心血,吃了不少苦,那你自然就会期待,孩子回报父母,对父母好的那一天。
中年期逐渐过去了,晚年期逐渐到来了,你才恍然大悟,上述的想法,都不过是自己的一厢情愿罢了。幻想,很难成为现实。
孩子有自己的生活要过,父母有自己的日子要过,双方的距离,只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越来越远,最终相处成了陌生人的样子。
还能生活自理,那你还能说他们几句。等你不能生活自理了,那就真的“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了。被抛弃,是分分钟的事。
05
第二类亲人:不愿跟你同甘共苦的老伴。
所谓“年少夫妻老来伴。”早年结婚,就是为了中晚年的时候,能有一个陪伴。
能不能携手到老,相互照顾,不仅要看婚姻的长度,还要看双方的感情。如果双方的感情早已冷漠,那婚姻就算再长久,也早已名存实亡了。
常言道: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同甘,也许很容易。而共苦,那就特别困难了,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
在今时今日,卧病在床的中老年人,不被另一半拔管子就不错了,哪还能奢求另一半的真心相待呢?
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好与坏,慈悲和狠心,只在人性的一念之间。普通人,在中老年之前,就该做好物质和心理上的准备了。
文/舒山有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