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变更要能回滚、先在同样的环境测试过
佛说:每次创伤、都是一次成熟,这便是运维人员的真实写照。
从某种意义上讲、运维是一门经验的学科、是一门试错的学科。没有做过的东西、总是会给你不期而遇的痛击,请保护现场,让变更有回头的机会。
二、对破坏性的操作谨慎小心
什么是破坏性的操作?
比如:对 Oracle 而言:truncate table_name、delete table_name、drop table_name,这些语句执行起来轻松简单也惬意极了、但记住!即便数据可被回滚、代价也是非常大!
对 Linux 而言:rm -r所有当前及其子目录的所有数据都将被删除。经历过这种故障的人、大多会给 rm 上个别名。
alias rm='rm -i'
同理,cp 和 mv 也可以有同样的选项:
alias cp='cp -i' alias mv='mv -i'
三、设置好命令提示
在操作之前、先理清你所在的是主库、备库?当前目录?哪个 schema?session?时间?
比如:对 Oracle 来讲:
[plain] view plaincopy idle> set sqlprompt 'RAC-node1-primary@10g>>' RAC-node1-primary@10g>>
当然、你也可以在 glogin.sql里面设置。
对于 Linux 而言、bash 环境的提醒可设置 PS1 来知道当前目录、登陆用户名和主机信息等;
对 PS1 更多理解、请见:man PS1
四、备份并验证备份的有效性
人非圣贤、岂能无过?是机器总有计划内或计划外崩溃的一天。怎么办?备份!!!
备份的学问很大、按照不同的维度可以分:冷备和热备;实时和非实时;物理和逻辑。OLTP 7*24 在线业务、DB 就需要有实时热备。这样就可以了吗?
如果开发人员的一个不带任何条件的 delete 误删所有数据,此时你除了实时、还需要有非实时的备份、把 DB 从逻辑错误中恢复出来。
备份有了、可以高忱无忧了吗?不行!尚须验证备份的有效性。一个总有那么几次、备份无法保证 100% 恢复,简单的验证就是找个空库恢复出来。
五、对生产环境永保敬畏之心
会计人员在从业之前、都有个职业操守的训练。同理、这也应该是运维人员进入行业首先需要具备的素养。
比如:
于 Oracle 而言、你可以跑一个 RDA 巡检 DB 的健康状况;于 Linux 而言、是否有 password aging、隔离外网等。
六、交接和休假最容易出故障、变更请谨慎
接手别人的工作要一而再、再而三的确认变更方案。请教人并不见得就是能力不行的表现;
休假前最好各种可以做好的事情,最好能够准备一份文档,指明在什么情况下怎么做和联系哪些人;
在别人放假的时候接手工作,“能拖则拖”,实在需要执行:必须不厌其烦的跟原运维者确认各个操作细节。
七、搭建报警、及时获取出错信息;搭建性能监控、预测趋势
运维人员赖于生存的工具就是报警和监控。
报警可以让你及时知道系统出现了什么异常、以便及时跟进、把故障扼杀于摇篮;
监控可以让你了解系统的历史性能信息、以历为鉴、可以知兴替嘛、早做优化。
报警和优化是衣宽带水的好兄弟、相铺相成、互相促进。
八、自动却换需谨慎
比如:Oracle 存储级的HA方案:Data Guard,主库提交了一笔订单,结果发生了 switchover,这笔订单没有同步到备库,那么卖家损失了一个销售单、对客户、对公司都是损失。
九、仔细一点,偏执一点,检查、检查,再检查
有这么一个人:
他在做一个变更的时候,会先提前一两周发送邮件并电话手机通知相关人;
在测试机上写好脚本,召集大家 review 操作步骤和脚本;
测试完成以后拷贝到生产环境;
录对应机器,“打开,关闭,打开,关闭”该脚本;
跟相关人员再次确认执行的操作、顺序、时间点,可能的影响和回滚是否都准备好了;
行前还要退出这个机器,然后再登录进去,“打开,关闭”脚本;
后才在后台运行脚本,同时在另外一个窗口登录着,随时ps和查看结果输出。
期间姿势端正,呼吸急促而均匀,眼神凝重。操作的人不觉得累,倒是一边学习的人很累。
十、简单即是美
这有点禅的意境、和 GNU/Linux 的思想不谋而合。
我们总是面临各种诱惑:新的系统架构,新的更智能的命令和工具,最新的硬件平台,功能更全的HA软件…你可以在线下安装,测试,怎么做都行。但是如果想要在生产环境下使用起来、请三思!!
能够使用系统内置命令的话,就不用考虑其他要专门下载安装的软件了
脚本本身就能完成的功能,就没有必要专门找一个功能丰富的软件来做
Linux本身自带的字符界面比那些复杂的图形界面要简洁方便……
最后祝大家运维工作一帆风顺,多福多寿,不出故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