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谈谈开学这一周的感受:累!
再谈谈我的这班孩子:高颜值、可爱、聪明、皮!
今天是小班小朋友半天入园适应的第四天,过去的这几天鬼知道我们经历了什么,当然这样的开学仪式我已经过好几年了,早有心理准备。
第一张合照班里年年都有入园焦虑的孩子,有很适应的孩子,也有几周后反复的孩子,在我看来这都再正常不过,但是对于孩子们的父母来讲,就是重大的事件了,这是他们第一次送孩子入园,也是孩子第一次脱离家庭,走向小社会,两个第一次,不焦虑才怪呢!(完全理解)
入园第一天第一天,家人陪同一起入园体验,孩子们个个高兴,对幼儿园的一切都产生好奇感,这看看,那瞧瞧,有趣的童话书,好玩的益智玩具,幼儿园里真不错。
入园第二天第二天,小朋友们有点小情绪,不过好在老师有办法,通过各种方式分散孩子注意力,不少孩子都成功戒除警报!
第三天第三天,哥哥姐姐来到小二班开展大带小的活动,和弟弟妹妹们一起玩游戏,情绪上有很大的改变,大家玩的不亦乐乎。
第四天第四天,孩子们能够安安静静做好,跟老师一起学本领,并且在活动区里还创作了自己喜欢的“棒棒糖、饼干、大狮子和小蜗牛”进步越来越大。
这四天我看到了不同孩子的变化,多多少少都有进步,自己吃水果、自己穿鞋、自己喝水、自己入厕、主动打招呼、愿意画画、喜欢交朋友等等,让我越来越喜欢。
入园焦虑的警报正在慢慢解除,幼儿园里丰富的玩教具、有趣的活动区游戏,各种各样的户外器械,孩子们每天都玩的不亦乐乎,渐渐的就融入了大集体。
让我感动的小故事:
今天下午的活动区时间,我和几个小朋友一起在泥工区玩游戏,小朋友们纷纷都想跟我学习做棒棒糖,东东、子鸣最先来到我身边,并时刻准备着。
我引导他们观察用手搓条的动作,鼓励他们模仿老师的动作技巧,小手前后搓一搓1、2、3、4、圆圆的彩泥就变成了长条,从一头卷卷卷,就变成了棒棒糖,孩子们小心翼翼的做着。
东东、子鸣动作熟练,很快做好了学会了做棒棒糖,你们还想做什么呢?老师说。
子鸣说:想做一条蛇。
东东说:也想做一条蛇。
那就开始行动吧!我说。
还是用同样的方法,孩子搓起长条,蛇头压扁、用小豆子当做眼睛,做的特别像,都很有自己的想法。
有:稻草人,大狮子、蛇 棒棒糖——小蛇——蜗牛最让我感动的是孩子无限的想象力,东东做好了棒棒糖,又做起了小蛇,过了一会她高兴的叫了起来,原来他把“棒棒糖”移到了“小蛇”的身上,就变成了“蜗牛”多么可爱的想法。
于是我追问:蜗牛在那里生活呢?
东东:小草里。
我继续问:那怎样做小草呢?
东东拿起绿色的橡皮泥,放在手里使劲的抓了抓,张开手,告诉我。
东东:哇……哈哈哈 你看,这就是小草(特别像)
此时我又一次感动,这就是孩子神奇的世界,抓一抓就是小草,堆一堆就是稻草人,东东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让我惊讶,我突然回想起刚刚工作的几年,很少有静下来观察一个孩子的活动,也总是会把自己的想法给孩子,小看孩子能力,不放心让孩子自己去尝试,用像不像来评定一副作品的质量,急于看到对孩子的教育成果,却忽视了孩子的成长过程。
就像书中陶行知老先生说的:人人都说小孩小,小孩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小。尊重孩子,给予孩子肯定的态度,鼓励孩子大胆去做,让孩子在爸爸妈妈、老师的支持下大胆去创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