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两河,完美收官
2019.8.24日早7:30,“大美长治.大美太行”主题系列休闲徒步游地六十九期之“行走两河第八期”:行走沁河入黄口。在市南广场一行17人全部到齐以后,向着河南武陟方向出发了!
此次活动是“大美长治.大美太行”休闲徒步游系列主题“行走两河”的最后一期:寻找沁河汇入黄河的交汇处。
“行走两河游”中的“行走”其实是探寻。沁河和漳河是流经我们长治地区的两大河流。漳河作为上党地区的母亲河,上党人民对它更是有着不一样的感情。而沁河作为黄河的一级支流也是我们的骄傲。
三辆车在群主带领下,载着十七个同样有着探求欲望的人,向着沁河汇入黄河的地方一路寻觅而去……
渐进河南,道路开始成缓下坡之势。山西与河南虽然互为连襟,但是一个在高高的太行山颠,一个属太行山脚下的一马平川。这或许也是为何河南几乎所有的河流都是从山西而来。震惊中外的“红旗渠”就是河南人民用了十年时间,历尽艰难险阻修筑的一条人工天河,即从山西平顺石城开始引漳如林。自此终于解决了河南林州(以前叫林县)人民历代干旱的状况。
历经三个多小时的行程,终于到达了目的地,河南武陟。
查资料得知:沁河,古称洎水,河流全长485公里,其中山西境内360公里,是流经晋城的最大河流。沁河发源于沁源县霍山东麓的二郎神沟一处山崖下。由于恰被琐事缠身,遗憾的错失了那次行程。不过从大家发来的照片和视频里,也算是领略了它从山中地下神奇的出世容颜:一处崖壁下,一股泉眼至地下冒出一股水柱,水柱高约二三十厘米,切水流湍急。如一个顽童从地底下先是探出脑袋,然后纵身一跃,急切的向着山外未知的世界奔流而去……在太行山崇山峻岭间蜿蜒南下,一路汇集众多条溪流,让自己不断壮大。然后,它一路折向东,穿越临汾市安泽县,经过晋城市郊后,又经阳城县至泽州县拴驴泉附近出山西境内,一路东南方向入河南省,在河南省济源市五龙口出太行山,开始在一马平川的河南境内继续东流至武陟县南贾村汇入黄河。流域面积12900平方公里。
到了武陟县城,我们一路打听向着沁河入黄口缓慢驶去。当地老百姓或许对黄河见惯不怪了,用好奇的眼光看着不远几百里从山西远道而来的这一群人,当我们问出“沁河入黄口具体在什么方位”时,他们一脸茫然的摇摇头……或许,他们祖辈就在这黄河岸边栖息居住,他们只知道家门口的这条大河需时时防备它发狂发怒一夜暴涨。发怒的黄河水不但淹没了他们辛苦种出来的庄稼,更有可能连他们的家园也会一并吞没……,至于有那条河流汇入进来,那并不是他们操心的事……
大家只好极尽自己的想象和推断,再利用手机导航,向着黄河岸边靠近。汽车驶出县城,不觉驶入一条黄河围堤大坝上。大坝南北走向,有二十多米高,坝上是一条新修的的柏油公路,坝的东西两边,紧挨大坝种植着大片的树木,西边再远一些,可以看见村庄房屋,东边再远一些,就是成片的庄稼。我们山西今年大部分地区干旱,有的地方甚至绝收。这里的庄稼看起来一片绿油油的,长势喜人,远远看去、犹如一大片绿色的地毯。这应该得益于河水的灌溉吧。
沁河和漳河都流经河南境内,沿途不但孕育出了很多杰出的人物,也孕育出了很多灿烂的文化景观。是华夏五千年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沿河两岸的人们虽然需时时提防河水泛滥成灾,更也得益于河水的灌溉使得旱地变良田,也是受益非浅。其实,世上任何事都是相铺相成的,既没有永远的利益,也不会有长久的灾难。就像白天和黑夜才构成了完整的一天一样,利害总是如影随形的。这或许就是我们祖先说的阴阳平衡吧!
我们的车在大坝上缓缓行驶而过,车窗外整齐的树林刷刷的向后移动,大家的心儿更加急迫的想找到我们此次的目的地而一睹它汇入黄河的壮观景象……
走了大约十多公里,终于看见路旁立着一块原石碑文,忽感有些眼熟,仔细想了一下,啊!原来我们已经走过这里一次了!由于不清楚具体路线,竟然和沁河口已经擦肩而过一次了……这次才下车走近仔细辨认上面的字迹,原来是黄河中下游分界处的标志碑。忽然就有些激动起来:好像黄河就在不远处滚滚流淌着。大家都显得有些兴奋。
这才终于看见前方有河流流过,虽然不大,可是终于是看到了水的痕迹……大家急忙找地方停车,然后急切的奔下车。下车才看见一块地势较高的地方立着一块黑色的大理石碑,碑上刻着三个金色的大字:“沁河口”。忽然又是一阵兴奋!好像已经找到了沁河入黄口一样,其实这里离沁河入黄口还有好一段距离。碑石下方,就是从我们家乡流过来的沁河了。几乎是三蹦两跳就来到了沁河河畔,岸边的告示碑上刻着“小龙潭”。不管叫什么,反正是从我们家乡一路流过来的沁河呢!啊!沁河,娘家人看你来了!来看你怎样汇入你日夜思念的黄河里......
大家在河边驻足停留了大约半个多小时,和她拍照,对着她说笑,看她如一个少女蜿蜒向前缓缓流淌……然后我们和她作别,起身离开,去寻找她汇入黄河的地方,看她以怎样的姿态来汇入波涛汹涌的黄河。
汽车再次启动,从横跨河上的一个便民桥上驶过,继续寻找沁河入黄口。
通过多次打探,终于有人指明方位。于是大家按指定方向一路寻去,沿着通往田间地头的小道向前慢慢移动,终于再次看见了沁河水,顺着河岸上的一条仅可驶过一辆车的小路缓慢前行,倒也别有一番景致。沁河水还是青绿的,河边,三三两两的垂钓者看起来并不是想钓得多少鱼,倒有些怡然自得的样子,恐是只为取乐吧。
一直走,忽然没了路。而下面河水一路蜿蜒一直向着黄河的方向流去。任凭伸直了脖子望出去也望不到头......怎么会望到头呢?即便望到它汇入黄河的地方,更前方是更宽广的黄河......更遥远的前方是更大的大海......多么坚强的河流啊!不,应该说:多么坚强的小溪啊!最初从地底下冒出的,大的泉眼也不过碗口粗,小的即桃核般大小,可是就是那些大小不等的泉水汇聚在一起,日夜兼程,从不停歇,而且一路从不拒绝每一条要求加入进来的小溪,然后一路向着梦中的河流、海洋奔去。那么娇小的泉眼,那么细小的河流,一路向前不断汇集,就能汇聚成一条河床几千米的涛涛大河......那种百折不挠的力量该有多坚定!
三辆车依次掉头再次返回沁河口小龙潭。
这时群主决定先吃午饭,吃完饭继续寻找沁河入黄口。
真是人是铁 饭是钢。吃完饭每个人都感觉像充满电的陀螺。这次没有费多大周折,终于找到了一条可以沿着河岸行走的小路。一开始就是当地村民的田地,再走就是退去河水的河滩。可以看出不久前这些河滩都曾经还有河水流过,河滩还没有完全干透,开裂着纵横交错的、深深的缝隙。在一段淤泥地带,走在前面的一个徒友不小心把一只脚陷了下去,多亏他有经验,马上一动不动,群主和另外一个徒友急忙过去把他小心的拉了上来。以为这十几个人被吓到了吗?完全没有!群主率先走在前面,用树枝给大家搭起了一个简易桥,他自己先试探着走过去,然后在对岸指挥并接应大家一个一个有序的、缓慢的通过了那段污泥地带。我们打趣自己:真是不到黄河心不死的一群人!
继续向前,景色变得壮观起来!
大片的黄河滩涂像一个巨大的龟壳匍匐于黄河岸边。上面稀稀疏疏的生长着一簇簇碧绿的青草。我们如行走在龟壳上,又如行走在画中。
人生中有很多美都是不期而遇的,如果不是探寻沁河入黄口,我们又怎么会看到如此美丽的黄河滩涂!远处,黄河如一条灰白色的玉带,如果不是河中的两个小船,你不会想象到那就是大禹曾经三过家门而不入誓死也要治理的咆哮的黄河。此刻她静静地贴在地上,和天浑然而成一体。我们脚下的滩涂也是一眼望不到边,纵横交错的裂缝像老人脸上饱经风霜的道道皱纹,裂缝把沙滩切割成一块块大小不一、没有规则的几何图形,或许是不久前这里还蔓延着黄河水,滩涂还是湿的,走在上面软软的,图形上长着的青草茂盛青翠,甚是可爱。
越接近河边,滩涂越软,甚至稍一用力踩下去就会渗出水来。大家不敢冒险,只好远远的看着平静的如镜子一样的黄河。
天逐渐晚了下来,虽然没有看到沁河汇入黄河的壮观景象,可是无意看到了这美丽的黄河滩涂,也是一个不小的收获吧!
当然,心中还是充满了期待,期待下次不仅仅亲临沁河汇入黄河的壮美,也期待能更近的站在黄河岸边,亲自掬一捧孕育了我国五千年文明史的黄河水,慢慢品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