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9日,李笑来在微信公众号“一块听听”做了《把时间当作朋友》读者线上见面会的分享活动。
想想,也就是在一年前的这个冬天,我知道了李笑来,开始读《把时间当做朋友》。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接连读了《新生——七年就是一辈子》,加入了“新生大学”社群,甚至在我决定辞职彻夜难眠的那一晚,也是在《把时间当作朋友》中寻找力量。李笑来进入到了我的生活中,时时刻刻伴随着我,真真实实地影响着我。
我知道,这世间没有完美的人、完美的事。尽信一个人,尽信一个人的书,难免会有偏信则暗的风险。这样的想法本来是无可辩驳的真理,可是,在我们的生活中能够做到兼听则明的人并不多,可以说罕有。对于很多人偏信则暗才是生活的真实状态,只不过他们偏信那个人不是别人,就是自己。
不信,你可以问问自己,你有多久没有读书了,又有多久没有新思想滑入到你的脑中,让你死水般的生活泛起一丝涟漪。
我们总是在不经意间错过些什么。如果能意识到自己错过了什么,那还算万幸,至少可以通过一些恰当的方式把错过的东西找回来。可是,有些错过竟然是这样——真的是错过了,却根本不知道自己真的是错过了,以至于那个本该是自己的东西,终归没有成为自己的东西还浑然不知。
知识的传播实在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我们常常用书本封底的定价来确定这本书包含的知识价格,其实定价不过是这本书最小的价值。用钱把书买到手不过是在读书这件事上花费的最小代价,真正的昂贵的是在这本书上花费的时间和注意力。
而这本书对自己是不是有价值,也并不是学到了这本书里多少闪光知识点,而是不断践行这些知识点,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让自己的生活发生了改变。对,要把知识用在自己的生活里。不能让自己的生活发生改变的知识是无用的知识,这才是读书真正的价值。
记得那时读《把时间当作朋友》,读的热血沸腾,觉得如此好书,应该拿来给自己至亲至爱的家人和朋友们分享。于是,花了2000多块钱买了近40本,分赠给大家。可是书倒是全数送出,至今都没有收到一个人对这本书的像样反馈,哪怕是批评意见也好啊。
不过,总有人会像我一样,因为这本书而发生改变,即使这样的改变还很微不足道,即使这样的改变并没有带来预期的回报。
可这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是一群把时间当作朋友的人,在我们的世界里不仅有失败,有成功,还会有成长,我们更看重的是未来的那个自己,至于现在有多差真的不该是过分关注的问题。
因为我们知道:
完美永不存在,成长才是根本关键。
去年12月19日,李笑来在北京举办了“《把时间当作朋友》线下读者见面会”。在这个视频短片中,读者纷纷说了一些通过读这本书给自己带来的改变。
不过,改变着东西,从来都不是谁强加给自己的,也绝不会因为听了一个人的话,读了一本书就自然而然地发生改变。改变之所以会在那些人身上发生,而不会在这些人身上发生,最根本的是:
你是否真的愿意做出改变。
哀莫大于心死——没有谁,也没有什么方法能够改变一个拒绝改变的人。
改变也并不总是好的,改变的过程不仅充满了曲折坎坷,最终得到的结果也会非你所愿。可是,对于那些渴望不断成长进步的人来说,唯有改变才能让自己梦想成真,即使希望渺茫,即使命悬一线,也在所不惜。
时隔一年,今年的读者见面会,采取了线上的方式。去年由于场地、管制条件的限制仅有450人参加,而今年有23352人参加了活动。仅仅一年,我们的学习方式就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60秒语音+图片”把更多的人联系在了一起。
与去年最大的不同是:李笑来给“来友们”讲述了自己在改变中遭遇的种种失败。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失败是成长过程中谁都会遇见的事情,比成功更常见,当然也比成功更宝贵。
不过成功和失败只是那样一个暂时的状态,在这个状态之间有一个更重要的东西——成长——才是我们需要花大力气关注、践行的。
失败、成功,不过是漫漫人生路上的一个个里程碑。只能告诉你走了有多远,未来的路将如何走下去,只要坚信“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迟迟早早会实现自己的目标。
网友评论